[实用新型]一种污泥烘干管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19683.1 | 申请日: | 2014-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1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 发明(设计)人: | 何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塘栖热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1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烘干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烘干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泥烘干管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每年全球均会产生数量巨大的各类城市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为此,人们开始寻求某种合适的工艺方式以有效处理上述污泥。污泥干化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可有效降低污泥含水率以便于其继续进行后续处理的技术,具体即为在专门设计的设备中(一般采用污泥干化场或干化床)对污泥进行加热,通过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
操作过程中,通常采用烘干管道内通蒸汽以实现对管道外污泥的加热作用,并且在加热过程中随着管道的旋转对管道外的污泥进行翻转,使管道外污泥相对于烘干管道的位置能实现远近替换,使污泥的受热更加均匀。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通常会发生贴近烘干管道周围的污泥还未被完全烘干,即被烘干管道翻转至远离烘干管道的地方,使得污泥的烘干效果未达到预定状态,烘干效果差,同时烘干管道一直处于转动状态,能量消耗大,不能满足科学环保发展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对污泥加热更加均匀,烘干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有效降低能量消耗,更符合节能环保理念的污泥烘干管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烘干管道,包括管道本体,管道本体上设置有旋片,管道本体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管道旋片上设有感应管道本体外湿度,以输出湿度信号的湿度传感器,驱动电机上连接有提供电能的蓄电器,蓄电器上设有一接受湿度信号,以启闭蓄电器的控制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湿度传感器、蓄电器和控制单元的设置以及之间相互位置的设置,由湿度传感器感应管道本体外污泥的湿度,并输出湿度信号,而控制单元则接受湿度信号并处理湿度信号,如果管道本体外湿度达到预先设定的要求,则开启蓄电器,使蓄电器对驱动电机供能,驱动电机运转,并带动管道本体转动,而管道本体上的旋片则会对周围的污泥进行翻转处理,使原本远离管道的污泥靠近管道本体,而此时湿度传感器则会再次感应污泥的湿度,并输出湿度信号,控制单元则会接受湿度信号,处理其湿度,当其湿度没有满足预先设定的要求时,闭合蓄电器,使蓄电器无法提供能连至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停止转动,管道本体也随之停止转动,从而实现可以对污泥加热更加均匀,烘干效果更好的目的,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电机和烘干管道一直处于转动状态而言,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能量消耗,更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湿度传感器为数个,且均匀分布于旋片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湿度传感器为数个,且均匀分布于旋片上的设置,并且湿度传感器的数量越多,所能够感应到的范围更广,能够更加准确的感应到管道本体周围的温度,实现多方位感应,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精度更高,以更好的烘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湿度传感器之间为并联关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有当湿度传感器所感应的湿度均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控制单元才会启动蓄电器给驱动电机功能,使其运转,这样设置可以避免某一处的湿度未到达预设要求时而发生运转,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效果进一步优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湿度传感器套设于一保护盒内,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检测端穿过保护盒上开设的细孔,以检测管道本体的外部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湿度传感器4为敏感元件,容易在使用时,特别是在管道本体转动时与污泥发生相对运动而被损坏,而湿度传感器上套设有保护盒的设置则可以对湿度传感器4进行保护,避免其在工作过程中被损坏,从而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管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管道实施例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管道实施例控制单元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管道本体;2、旋片;3、驱动电机;4、湿度传感器;5、蓄电器;6、控制单元;7、保护盒。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污泥烘干管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塘栖热电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塘栖热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96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