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输液滴速调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17709.9 | 申请日: | 2014-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2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 发明(设计)人: | 任天平;刘一飞;刘栋;王中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5/172 | 分类号: | A61M5/172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输液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输液滴速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药物治疗方式,也是医疗监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广泛应用于全国各个医院中。据医学研究得知,输液的速度对于输液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传统的速度调节机构难以实现精确调速,若出现失误,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传统的输液滴速的调节是通过一个斜槽机构,靠护士的经验控制速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医疗行业来说是必须攻破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输液滴速调节装置,能够精确控制输液滴速,实现输液滴速的定量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输液滴速调节装置,包括滴速检测模块、中央处理单元、电压调节电路、滴速调节器和滴速设定电路;所述滴速检测模块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和电压比较器,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分别用于对应安装在茂菲氏滴管的两侧;所述电压比较器的一输入端与光敏三极管的输出端电连接,另一输入端接基准电压,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所述电压调节电路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电压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滴速调节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滴速调节器用于安装在茂菲氏滴管下方的输液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滴速调节器为微型蠕动泵。
作为优选,所述滴速设定电路包括分别与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的滴速增加按钮、滴速减小按钮和复位按钮。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的显示电路。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的报警器。
作为优选,所述电压调节电路为脉宽调制电压调节电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电压比较器,能提高滴速检测模块的可靠性;通过滴速设定电路设定滴速,进而通过改变滴速调节器的供电端电压,控制液体滴速;进一步地,根据需要,通过滴速调节按钮精确设置输液滴速,并能实时显示;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报警器,当液体滴完时启动报警提醒,同时自动关断输液管,防止空气进入输液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滴速检测模块1、中央处理单元2、电压调节电路3、滴速调节器4和滴速设定电路5;滴速检测模块1包括红外发光二极管6、光敏三极管7和电压比较器8,红外发光二极管6和光敏三极管7分别用于对应安装在茂菲氏滴管的两侧;电压比较器8的反向输入端与光敏三极管7电连接,电压比较器8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单元2电连接;电压调节电路3的输入端与中央处理单元2电连接;电压调节电路3的输出端与滴速调节器4的输入端电连接;滴速调节器4用于安装在茂菲氏滴管下方的输液管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供电电源14采用220V转5V直流供电。其中电压比较器8采用LM393比较器芯片,中央处理单元2采用ATMEGA16单片机,滴速调节器4为微型蠕动泵,电压调节电路3为脉宽调制(PWM)的0-10V电压调节电路,滴速设定电路5包括滴速增大按钮9、滴速减小按钮10和复位按钮11,其中滴速增大按钮9和滴速减小按钮10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PB3和 PB5端口,显示电路12采用7段数码管实时显示液体滴速,7段数码管的位选端口A1、A2和A3分别连接单片机的PB0-PB2端口,段选端口a-g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PC0-PC6端口;单片机的PB4端口连接复位按钮11,当需要重新设置滴速时,按复位按钮11回复到初始值。
电压比较器8的正相输入端为基准电压,电压比较器8的输出端连接到单片机的PD3端口,基于红外对射原理,当有液体滴落时,红外发光二极管6发出的光信号被液体遮挡,使得光敏三极管7处接收的信号减弱,输出低电平;这样当有液体滴落时,电压比较器8的反向输入端为低电平,由比较器原理可知,电压比较器8的输出端输出一个高电平。因此,单片机可以通过读取PD3端口数据信号的上升沿来判断是否有液体滴落,并进行相应的计数。液体滴速由公式v=60/[(t2+t1)/2]计算得出,单位滴/分,其中t1和t2均为滴落一滴液体所需要的时间,为精确求出滴速,取两次滴落时间的平均值(t2+t1)/2。也可将光敏三极管7与电压比较器8的正相输入端电连接,电压比较器8的反相输入端接基准电压,不过此时单片机是通过读取PD3端口数据信号的下降沿来判断是否有液体滴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77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加温加压输血辅助装置
- 下一篇:输液用智能呼叫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