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结构的开中心六通多路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7598.1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7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戚振红;刘帮才;张凯;韩日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结构 中心 六通多路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六通多路阀,具体是一种采用双层结构设计的开中心六通多路阀,属于六通多路阀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按液压泵的卸荷方式,多路阀可以分为开中心六通型多路阀(简称六通阀)和闭中心四通型多路阀(简称四通阀);其中,六通阀泵的卸荷方式为中位回油卸荷。如图1所示,现有六通型多路阀是将主换向阀孔、进油道、回油道及工作油道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即主油道与阀孔处于同一层内。该六通型多路阀的入口压力油经一条专用的直通油道,即中立位置回油道(P→P1→C→T)进行卸荷。当换向阀阀杆在移动时,中立位置回油道是逐渐减小至最后被切断的,使得经此阀口回油箱的流量是逐渐减小,并一直减小至零;同时进入执行元件的流量,则从零逐渐增加并一直增大到泵的供油量,确保了执行元件的启动平稳无冲击,调速性能好;即这类阀具有流量微调和压力微调特性,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主换向阀孔、进油道、回油道及工作油道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结构限制,使得整个阀体的横向及纵向尺寸较大,且回流道的通流面积有限。同时,为了避免液压系统吸空,通常会在系统中设置补油装置,通过补油装置将油箱的油液吸至工作流道上;而对于该六通阀而言,其主油道与阀孔处于同一层内,如果将补油单向阀也布置在同一层内必然进一步增大阀体体积,影响了阀体的安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结构的开中心六通多路阀,其结构紧凑,能够节省阀体空间,并可在节省空间处集成补油装置,还能增大回流道的通流面积,提高阀体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双层结构的开中心六通多路阀,包括六通多路阀本体,所述六通多路阀本体采用双层结构设计方式,主换向阀的进流道和与执行元件相通的流道布置在同一层面内,回流道单独布置在与其平行的另一层面内,阀体内设有贯通两个层面的贯通流道。
所述六通多路阀本体内开有补油装置插孔,补油装置插孔的轴线与两个层面垂直;补油装置插孔处安装有补油装置,所述补油装置的进油口与下层的回流道相通,出油口与主换向阀A、B油口相通,且相通油道布置在主换向阀那一层上。
所述补油装置为单向阀。
所述两个层面上的进流道和回流道以及两个层面之间的贯通流道的截面均为矩形截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结构的设计方式,将主换向阀的进流道及与执行元件相通的流道布置在同一层面内(轴线均在同一平面上),并将回流道单独布置在与之平行的另一层面内,其结构更紧凑,不仅可在节省空间处集成补油装置,又能增大回流道的通流面积,使阀体利用率更高。此外,该阀体结构均可在整体式多路阀和片式多路阀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六通型多路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3中C-C向剖视图;
图6为图3中D-D向剖视图。
图中:1、主阀芯孔,2、第一层油道,3、第二层油道,4、补油装置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至图6所示,一种双层结构的开中心六通多路阀,包括六通多路阀本体,所述六通多路阀本体采用双层结构设计方式,主换向阀的进流道和与执行元件相通的流道布置在同一层面内(轴线均在同一平面上),回流道单独布置在与其平行的另一层面内,阀体内设有贯通两个层面的贯通流道。
如图2所示,图2中A-A、B-B为双层油道所在的两个平行面,两个层面的剖视图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该阀体结构针对开中心六通多路阀的固有特点,即回油流道多于普通多路阀,且回油流速较慢,流道通径相对较大,故将回油流道(即回流道)单独设计在一层内,如图5中阀体内第二层油道的剖视图所示,几条通道均与回油口T相通;所述阀体将主换向阀的进流道及与执行元件相通的流道布置在同一层面内,如阀体第一层剖视图A-A所示;所述阀体两层面之间存在铸造的贯通流道在阀体内贯通,如图5所示,第一层上有三条回油流道与第二层的回油流道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75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压缸及其心轴
- 下一篇:电动执行机构的扭矩检测装置的液压加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