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泵式提水型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5015.1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5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锦华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泵式提水型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泵式提水型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资源之一,也是工业生产的必须能源,中国作为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空间分布不平衡,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目前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泵式提水型污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泵式提水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入水口、加压水泵、粗格栅、污水提升泵、细格栅、双面网筒、沉淀池、杀菌池、出水口,所述压水泵和入水口连接,所述粗格栅和加压水泵连接,所述污水提升泵和粗格栅连接,所述细格栅和污水提升泵连接,所述双面网筒和细格栅连接,所述沉淀池和双面网筒连接,所述杀菌池位于沉淀池下方,所述出水口和杀菌池连接,所述入水口位于加压水泵的左侧。
作为优选,所述粗格栅的输出端和污水提升泵的输入端使用管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和双面网筒应用法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双面网筒设计为横放的圆柱体。
作为优选,所述杀菌池应用紫外线杀菌。
本实用新型打破以往污水处理的传统观念,采用新方法避免资源的浪费,在本实用新型中污水提升泵的输出端和栅格的输入端相连接,栅格的输出端和沉砂池的输入端相连接,沉砂池的输出端和沉淀池相连接。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双面网筒可实现两次过滤,装置实用性强,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在宏观上整合并提升了项目的经济价值,更好地保护了资源环境,同时更具有市场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泵式提水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入水口1、加压水泵2、粗格栅3、污水提升泵4、细格栅5、双面网筒6、沉淀池7、杀菌池8、出水口9,所述压水泵2和入水口1连接,所述粗格栅3和加压水泵2连接,所述污水提升4泵和粗格栅3连接,所述细格栅5和污水提升泵4连接,所述双面网筒6和细格栅5连接,所述沉淀池7和双面网筒6连接,所述杀菌池8位于沉淀池7下方,所述出水口9和杀菌池8连接,所述入水口1位于加压水泵2的左侧。
作为优选,所述粗格栅3的输出端和污水提升泵4的输入端使用管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池7和双面网筒6应用法兰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双面网筒6设计为横放的圆柱体。
作为优选,所述杀菌池8应用紫外线杀菌。
本实用新型打破以往污水处理的传统观念,采用新方法避免资源的浪费,在本实用新型污水提升泵的输出端和栅格的输入端相连接,栅格的输出端和沉砂池的输入端相连接,沉砂池的输出端和沉淀池相连接。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双面网筒可实现两次过滤,装置实用性强,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在宏观上整合并提升了项目的经济价值,更好地保护了资源环境,同时更具有市场推广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锦华;,未经刘锦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50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水净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厨宝热水器和净水器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