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生理实验的电极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3201.1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6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慧;阮怀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05 | 分类号: | A61N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理 实验 电极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生理实验的电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脑片膜片钳等电生理实验常常需要在传入纤维进行电刺激。在体膜片钳实验也需要在临近脑区施加电刺激。依据不同实验要求,目前应用的刺激电极有金属电极和玻璃电极两种。现有的电极固定装置无法兼容玻璃电极和金属刺激电极,并且方向难以变动、长度不可调节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新的固定装置,能够兼容玻璃电极和金属刺激电极,可以实现刺激电极的稳定、方向可变动、长度可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生理实验的电极固定装置,能够兼容玻璃电极和金属刺激电极,可以实现刺激电极的稳定、方向可变动、长度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电生理实验的电极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刺激电极的夹持头和用于将连接夹持头与电生理实验设备的支撑螺杆,所述夹持头上端面设置有两个电极槽,所述电极槽之间设置有螺纹孔,所述支撑螺杆与夹持头的一侧面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极槽为宽度1mm、深1mm的V型凹槽,所述两个电极槽的距离为6mm。
进一步,所述夹持头的下端面切割出40°的斜面。
进一步,所述支撑螺杆设置为两段,通过M4螺纹连接或者分开。
进一步,所述夹持头采用铝合金材料,所述支撑杆采用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电极放置于电极槽中,将螺栓拧入电极槽之间的螺纹孔中,利用压紧垫片压紧电极,本实用新型稳定可靠,并且能够兼容玻璃电极和金属刺激电极,实现了刺激电极的稳定且方向可变动、长度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电生理实验的电极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刺激电极的夹持头1和用于将连接夹持头与电生理实验设备的支撑螺杆2,所述夹持头上端面设置有两个电极槽3,所述电极槽之间设置有螺纹孔4,所述支撑螺杆与夹持头的一侧面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电极放置于电极槽中,将螺栓拧入电极槽之间的螺纹孔中,利用压紧垫片压紧电极,本实用新型稳定可靠,并且能够兼容玻璃电极和金属刺激电极,实现了刺激电极的稳定且方向可变动、长度可调节。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槽为宽度1mm、深1mm的V型凹槽,所述两个电极槽的距离为6mm,本实施例的凹槽上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较佳实施状况,因此其能够安装目前电生理应用的直径为0.5mm-2mm的各类刺激电极。另外,应用本固定装置,头端将两个直径0.5mm的刺激电极固定在同一个凹槽内,可实现刺激电极距离间隔在0.5mm以内,可在同一传导纤维进行两个刺激,保证了实验中的刺激信号作用于脑内同一类型的传导纤维。其次,头端将两个刺激电极分别固定于两个凹槽内,由于距离6mm,可实现在脑内两个不同区域施加刺激,且两个脑区的信号不会互相影响。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头的下端面切割出40°的斜面。该斜面可以保证固定刺激电极后可以充分接近实验操作台,不影响实验中动物或脑片的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螺杆设置为两段,通过M4螺纹连接或者分开,因此,实现了大范围的夹持长度调节。本固定装置的支撑杆的设计可以匹配目前所有的显微操作推进系统。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头采用铝合金材料,所述支撑杆采用不锈钢材料。因此,本实用新型机械强度大,稳定性高,方便接地消除噪音干扰。也可以高温高压消毒,应用于无菌实验。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3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电磁红外暖宫仪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旋转喷头的湿敷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