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补气的检修作业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1164.0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6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季庆;杨玉青;王海伟;徐润宸;田秀先;秦鹏;关少卿;孙庆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供电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2B1/18 | 分类号: | B62B1/18;B62B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氟化硫 气体 绝缘 设备 补气 检修 作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补气的检修作业车。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GIS等气体绝缘电气设备补气工作在日常检修工作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多,传统的补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需得到有效的解决。传统搬运气瓶的过程中存在三大问题:
(1)人力资源浪费;
正常情况下,气体绝缘电气设备补气工作只需要三人,传统搬运气瓶需要四到五人,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安全隐患;
传统搬运方法曾多次发生过气瓶滑手、脱落、碰擦墙壁等情况。六氟化硫SF6气瓶一旦发生摔落,剧烈碰撞导致气瓶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一旦泄露,SF6气体伴随混杂低氟化硫、氟化氢,特别是十氟化硫时,有较强的毒性,吸入过多会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3)无法满足液相补气法;
传统的补气方法难以实现液相补气法,气瓶中的水分易带入设备,标准化作业有待于专业设备的支持。
传统方法补气过程中,存在三大问题:
(1)SF6气体剩余量居高不下;
在气体绝缘电气设备补气过程中,SF6汽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这会降低气瓶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气瓶中气体的压力。然而,变电站高压开关类GIS气室的额定工作压力为0.6~0.7Mpa,高压非开关类、电流互感器、避雷器等气室的额定工作压力为0.4~0.5Mpa,与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安徽省电力公司贯彻意见(变电部分)第8.12条款0.1Mpa相差甚远。因此,在没有辅助措施的条件下,SF6气瓶中的气体客观上是无法充分利用的。
(2)补气速度慢;
在气体绝缘电气设备补气过程中,SF6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气瓶中气体压力降低。一方面,造成气瓶和GIS气室间的压力差变小;另一方面,SF6汽化在减压阀和输气管道部位凝结,降低了补气的速度。
(3)传统加热方法需要改进;
传统加热方法中,采用热水传热的方法,加热效率比较低,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采用汽油喷灯加热的方法,气瓶受热面不均匀,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补气的检修作业车,以提高搬运气瓶的效率、降低SF6气体的剩余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补气的检修作业车,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底架和车架;所述底架固定于所述车架的下方;所述底架的第一端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三角爬楼脚轮,所述底架的第二端设置为支架;
所述车架包括基架、多根立杆和挡板;所述立杆和挡板均设置于所述基架之上;所述多根立杆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架的两侧;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基架的靠近所述三角爬楼脚轮的一端上。
本实用新型的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补气的检修作业车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所述三角爬楼脚轮包括三根直杆和一个轴套,三根直杆的一端均固定于轴套上,所述轴套安装于所述底架上的一根车轴上并可围绕所述车轴转动;所述三根直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可转动的滚轮。
所述车架的基架上设置有托板。
所述立杆的顶端设置有防脱链。
所述底架由钢管焊接而成;所述车架上远离所述三角爬楼脚轮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车把。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的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补气的检修作业车,括底架和车架,拥有快捷搬运气瓶、大幅降低SF6气体剩余量、消除安全隐患三大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补气的检修作业车包括SF6气瓶输送平台和SF6气瓶加热服两个部分。检修作业车通过爬楼助力车三角爬楼脚轮的作用,使得气瓶在平地搬运、爬楼、下楼三种工况中省时省力,在补气过程中满足液相补气法,消除传统气瓶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检修作业车通过气瓶加热服的作用,可以克服补气过程中出现的冷凝、结冰,甚至有气充不进去的现象,大幅降低SF6气体剩余量,提高补气的速度,达到降本、增效、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供电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供电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1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