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温湿度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0719.X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2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李性珂;卢青波;李智华;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辉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5D27/02;G08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温湿度 监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室内温湿度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对居住的室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温湿度根据四季的变化而变化,而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室内温度过高会使人感到闷热难受,令人精神不振、头昏脑胀、昏昏欲睡,较长时间在温度过高的室内生活,常会口干舌燥、眼睛干涩;室内温度过低也不好,会使人感到寒冷、缩手缩脚,在温度低的房内,人体散热过快,可促使人体不断地增加产热量,大大地消耗人体热能;室内湿度也不宜过高或过低,室内湿度过高,人体散热就比较困难,室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的呼吸道会干涩难受;室内的温度、湿度不但对人体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物品的存放也有影响,室内温度、湿度过高,会使衣服发霉、虫蛀,各种食品发霉变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因此室内温湿度监控装置对室内温湿度的调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室内温湿度监控装置,有效解决室内温湿度不适宜问题。
其解决技术方案是,包括单片机、温湿度检测电路、超限处理电路、显示电路、振荡电路、复位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的温湿度检测电路、超限处理电路、显示电路、振荡电路、复位电路和报警电路均与单片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有效调节了室内温湿度,达到了人们的需要室内温湿度值,改善了人们居住环境,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了人们居住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室内温湿度监控装置,包括单片机、温湿度检测电路、超限处理电路、显示电路、振荡电路、复位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的温湿度检测电路、超限处理电路、显示电路、振荡电路、复位电路和报警电路均与单片机连接。
所述温湿度检测电路,包括温湿度传感器U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U1的3引脚连接单片机U2的P2口27引脚P2.6,温湿度传感器U1的2引脚连接单片机U2的P2口28引脚P2.7,温湿度传感器U1的2引脚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VCC。
所述超限处理电路,包括继电器RL1、继电器RL2、三极管Q1、三极管Q3、电感L1和电阻R8,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为出线端P3.4,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RL1的线圈的一端,继电器RL1的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继电器RL1的静触点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继电器RL1的动触点都接电源VCC;二极管D3的正极为出线端P3.5,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RL2的线圈的一端,继电器RL2的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VCC,继电器RL2的静触点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继电器RL2的动触点接电源VCC。
所述显示电路,包括显示屏LCD2和排阻J2,所述单片机U2的PO口39引脚、38引脚、37引脚、36引脚、35引脚、34引脚、33引脚和32引脚分别连接排阻J1的2引脚、3引脚、4引脚、5引脚、6引脚、7引脚、8引脚和9引脚,排阻J1的1引脚接电源VCC,单片机U2的PO口39引脚、38引脚、37引脚、36引脚、35引脚、34引脚、33引脚和32引脚还分别连接显示屏LCD2的6引脚、7引脚、8引脚、9引脚、10引脚、11引脚、12引脚和13引脚,显示屏LCD2的1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和5引脚分别连接单片机U2的P2口25引脚、21引脚、24引脚、22引脚和23引脚,显示屏LCD2的14引脚连接电源VCC,显示屏LCD2的14引脚还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GND,显示屏LCD2的16引脚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电源VCC,显示屏LCD2的15引脚接地GN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辉,未经王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07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