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雾霾监测预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6469.2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6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欣影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N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43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预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污染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雾霾监测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模式,和大规模汽车保有量,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的急剧增加造成了国内近年来到大规模长时间的雾霾气象状况。这些想象不仅直接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地影响,也对电力系统的对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正常安全运行构成了新的威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雾霾已经使某些供电和输电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早期的雾霾监测和预警对防止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故障的发生和扩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变电站设备是有供电条件,但输电杆塔上没有现成可用的供电系统,因此能耗的问题也尤为重要。目前市场并没有底能耗、宽温、识别率(有的传感器提及都在10%~40%的识别率)、可视性、及后期可分析的能力的雾霾监测预警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雾霾监测预警装置,用于监测预警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雾霾天气,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识别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雾霾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基座、光源室、检测感应室和蓄电池,所述基座一端设置光源室,另一端设置检测感应室,所述光源室设有发光件和第一透镜,所述检测感应室设有第二透镜和CMOS图像传感器,所述发光件、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CMOS图像传感器依次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蓄电池设于检测感应室的内腔,并分别连接发光件和CMOS图像传感器。
所述CMOS图像传感器为S3901芯片或S3904芯片。
所述光源室和检测感应室均为圆柱状的中空结构。
所述发光件为激光器。
还包括无线通讯器,所述无线通讯器设于检测感应室的内腔,并连接CMOS图像传感器。
还包括预警器,所述预警器设于检测感应室的内腔,并连接CMOS图像传感器。
还包括太阳能辐射板,所述太阳能辐射板连接蓄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耗低,采用蓄电池进行供电,同时配有太阳能辐射板,实现环保供电,无需铺设适用的有线电源,降低成本,用于监测预警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雾霾天气;
2)本实用新型采用S3901或S3904芯片作为图像传感器,激光器发出平行光束,S3901或S3904芯片对空气中颗粒的识别率高,在线工作温度-40-85℃,符合宽温要求;
3)本实用新型设有预警器和无线通讯器,具有预警和无线传输数据功能,监测时,通过无线网络向远程监测中心发送监测数据,当空气中颗粒超过指标时,同时发出预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雾霾监测预警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雾霾监测预警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雾霾监测预警装置俯视图。
图中:1、基座,2、光源室,3、检测感应室,4、发光件,5、第一透镜,6、第二透镜,7、CMOS图像传感器,8、无线通讯器,9、预警器,10、蓄电池,11、太阳能辐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雾霾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基座1、光源室2、检测感应室3和蓄电池10,所述基座1一端设置光源室2,另一端设置检测感应室3,所述光源室2设有发光件4和第一透镜5,所述检测感应室3设有第二透镜6和CMOS图像传感器7,所述发光件4、第一透镜5、第二透镜6和CMOS图像传感器7依次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第一透镜5和第二透镜6之间为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蓄电池10设于检测感应室3的内腔,并分别连接发光件4和CMOS图像传感器7。
光源室2和检测感应室3均为圆柱状的中空结构。
发光件4为激光器,发出平行光束。
CMOS图像传感器7为S3901芯片或S3904芯片,从光源室2发出的光照射通道中空气,产生的散射光或反射光,CMOS图像传感器7采集通道中的图像并处理,能耗低,在线工作温度-40-85℃,符合宽温要求,且图像识别率高。
还包括无线通讯器8,无线通讯器8设于检测感应室3的内腔,连接CMOS图像传感器7,可传输监测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欣影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欣影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64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