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关断的开关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3926.2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7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徐文赋;朱立湘;李鲲鹏;李润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控制电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自关断的开关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多节锂电池组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很多应用中,都需要使用开关控制,当开关闭合后,设备开始工作,断开后需要自动停止。但在好多电池系统中,通常会出现开关连续按下或忘记关闭的情况,但电池已经处于过放状态,从而造成连续放电或漏电,造成电池过放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关断的开关控制电路,即使开关连续按下,设备也可以主动切断电源,从而避免继续放电或漏电造成的电池损坏,提高电池系统的使用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关断的开关控制电路,包括连接在电池与微控制器之间的正向支路和反馈支路,所述正向支路中,包含与电池正极相连的开关S1,所述开关S1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1与开关元件Q1相连,二极管的阳极与开关S1连接,所述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通过稳压管Z1接地,开关元件Q1的输出端连接至第二级稳压源的输入端口;开关元件Q1和二极管D1阴极相连的节点处与地之间串联有开关元件Q2,依次串联的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6并联在所述开关元件Q2所在回路上,所述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连接至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节点处;所述反馈支路中,其所包含的开关元件Q3通过电阻R5连接至电阻R2和电容C6之间的节点处,另一端接地,所述开关元件Q3的控制端通过依次连接二极管D2、电容C7和电阻R10连接至微控制器的PW_CON信号端口;所述开关元件Q1的输出信号通过电阻R6与开关元件Q4的控制端相连,所述开关元件Q4串联在电阻R8和电阻R9之间,并通过电阻R8与开关S1和二极管D1之间的节点相连,所述开关元件Q4与电阻R9之间的节点直接连接至微控制器的BAT_ADC信号端口。
优选的,所述的开关元件Q1的输出端与第二级稳压源的输入端口之间,接入一三端稳压器U1,所述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与开关元件Q1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与第二级稳压源的输入端口相连,第三端直接接地。
优选的,所述的开关元件Q1、开关元件Q3和开关元件Q4均为MOS管,开关元件Q2为PNP型三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一、通过采用MOS管Q1代替传统的三极管降压,允许调整的电压范围更宽。
二、通过采用PWM信号进行电源关断控制,可以提高微控制器工作可靠性,当微控制器因为软件或其它原因停止工作或进入死循环后,会自动截断电源。
三、当开关常按下后,微控制器切断电源,整个线路依然可以保持极低的漏电流。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可自关断的开关控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可自关断的开关控制电路,包括连接在电池与微控制器U2之间的正向支路和反馈支路。其中,正向支路包含开关S1、开关元件Q1和开关元件Q2,反馈支路包含开关元件Q3和开关元件Q4。本实施例中,开关元件Q1、开关元件Q3和开关元件Q4均为MOS管,开关元件Q2为PNP型三极管。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开关元件的选择不限于MOS管或PNP型三极管,也可以是NPN型三极管或继电器等,具体的元件连接电路要根据具体使用的开关元件而定。
在正向支路中,包含与电池正极相连的开关S1,开关S1的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1与MOS管Q1相连,二极管D1的阳极与开关S1连接,MOS管Q1的栅极通过稳压管Z1接地。MOS管Q1的源极与第二级稳压源的输入端口之间,接入一三端稳压器U1,三端稳压器U1的输入端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输出端与微控制器U2的电源输入端口相连,第三端直接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级稳压源的输入端口为MCU或低压线路供电,表现在图1中即为节点VDRV。
MOS管Q1的漏极和二极管D1阴极相连的节点处与地之间串联有PNP型三极管Q2,依次串联的电阻R1、电阻R2和电容C6并联在PNP型三极管所在回路上,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至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节点处。
在反馈支路中,其所包含的MOS管Q3通过电阻R5连接至电阻R2和电容C6之间的节点处,源极接地,MOS管Q3的栅极通过依次连接二极管D2、电容C7和电阻R10连接至微控制器U2的PW_CON信号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39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应急启动电源
- 下一篇:串联电池组的主动平衡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