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健腹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2978.8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9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依朦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依朦 |
主分类号: | A63B22/20 | 分类号: | A63B22/20;A63B23/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247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健腹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健腹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健腹装置较常见的结构为中间两个滚轮贴合,然后一根把手管贯穿两个滚轮,使用者俯卧地面,双手抓住把手管的两端,将健腹装置前推或后拉,身体配合伸展或拱起,多次往复运动起到锻炼效果。但是现有的健腹装置虽然采用两片滚轮,但轮子的宽度较窄,初学者不容易把握重心,且由于健腹装置对于使用者的手臂、腹部力量要求较高,一般初学者难以完成多次,容易起放弃的想法,很难起到显著的健腹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方便,更容易把握重心,且能满足使用者在各个锻炼阶段特殊要求的健腹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健腹轮,包括滚轮、蓄能装置和支撑管,所述蓄能装置呈圆柱体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壳,扭簧和内环,所述外壳轴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插接柱,所述内环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扭簧的一端与外壳内壁相固定,另一端与凸缘相固定;所述支撑管贯穿内环,并且支撑管与内环通过螺钉固定,两个滚轮套设在支撑管的两端,并且滚轮能以支撑管为轴转动;所述滚轮的轮辐上设有插孔,两个滚轮分别与外壳的两端通过插接柱和插孔的配合相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管露出滚轮的两端还固定套接有把手套,把手套上均匀分布有防滑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滚轮之间设有蓄能装置,使得两滚轮间隔较远,因而使用者更容易把握重心,且本实用新型的蓄能装置通过扭簧蓄能,扭簧在向前推动时积蓄能量,往回拉时扭簧复位产生推力,较为省力,适合初学者,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可反过来用,增加难度。
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内环设有凸缘,扭簧安装在凸缘上而非直接与内环的侧壁固定,因此扭簧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了健腹轮整体的组装便利性,利于包装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蓄能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根据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健腹轮,包括滚轮3、蓄能装置4和支撑管2,所述蓄能装置4呈圆柱体状,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外壳41,内环42和扭簧43,所述外壳41轴向的两个端面均设有插接柱411,所述内环42的一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421,所述扭簧43的一端与外壳41内壁相固定,另一端与凸缘421相固定;所述支撑管2贯穿内环42,并且内环42的侧壁上开有螺钉连接孔422,支撑管2与内环42通过螺钉固定,两个滚轮3套设在支撑管2的两端,并且滚轮3能以支撑管2为轴转动;所述滚轮3的轮辐上设有插孔31,两个滚轮3分别与外壳41的两端通过插接柱411和插孔31的配合相固定。所述支撑管2露出滚轮3的两端还固定套接有把手套1,把手套1上均匀分布有防滑条。
两个滚轮之间设有蓄能装置,使得两滚轮间隔较远,因而使用者更容易把握重心,且本实用新型的蓄能装置通过扭簧蓄能,扭簧在向前推动时积蓄能量,往回拉时扭簧复位产生推力,较为省力,适合初学者,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可反过来用,增加难度。
另一方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内环设有凸缘,扭簧安装在凸缘上而非直接与内环的侧壁固定,因此扭簧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了健腹轮整体的组装便利性,利于包装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依朦;,未经张依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29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