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0485.0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4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阮冬华;乔焕英;王伶芝;倪鹏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1/00 | 分类号: | H02M1/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领域,涉及一种变频器。
背景技术
变频器的诞生源于交流电机对无级调速的需求,随着晶闸管、静电感应晶体管、耐高压绝缘栅双极型晶闸管等部件的出现,电气技术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变频器调速技术也随之发展,特别脉宽调制变压变频调速技术更是让变频器登上了新的台阶。
然而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变频器也逐渐的深入到了工业的各个领域,因此市场对变频器的性能要求,功率要求也越来越多,大功率的变频器也随之诞生;大功率变频器对结构的布局要求相对小功率来说比较高,因为器件的容量,数量,散热要求都相对比较高。布局的不合理将导致整个设备散热性差、体积大、成本高。而且现有很多变频器功率器件用的也是尽量用大功率管,这样导致对器件的依耐性过大,增加了设计成本;散热方式也是将器件统一装在一块散热器上面,这样导致单块散热器体积大重量大,而重量大,对装配的要求也高,给生产安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有时需要两个甚至以上的装配人员去安装,同时散热效果也不是很好。
而且,现有变频器器件较多,组装过程复杂,生产线工位过多,装配效率不高。例如,变频器采用的电解电容耐压等级低,需要多个电容的并联才能匹配上额定容量,所以导致电容数量多,在整机上面单个的安装方式使得整机安装费时,设计需要考虑的装配问题增多,增加了设计和装配成本;而且,现有的变频器电容的正负极连接都是采用铜排的简单搭接,使得电路中的杂散电感过大,需要在电容模块上用很大容量的吸收电容才能保证模块的安全性,这使得电容成本上升,电容模块寿命减短。
而且,变频器一方面需要体积的最小化,一方面器件又多,又需要保证电气连接间的载流,使得有些器件端子之间的电气间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隐患。例如,以IGBT管的端子例,PN端子距离很近,因铜排载流量的要求,铜排与铜排间的距离太近,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消除这种隐患一般采用尽量使铜排的固定孔偏心,这样就使得铜排的加工变得困难,实际效果也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局部合理,散热效果好、成本低的变频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频器,包括底座9,底座9的一端内安装有散热风机1,另一端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散热器靠近散热风机1设置在底座9内;在所述散热器的同一侧面上安装有IGBT模块6和整流模块3,整流模块3设置在散热器上靠近散热风机1的一端,IGBT模块6设置在散热器靠近进风口的一端上;底座9安装有散热风机1的一端上设有进出线端子2,另一端上还设有电容组件8。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包括并排设置在底座9内的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的长度相同,第一散热器4的宽度小于第二散热器5。
进一步,所述整流模块3包括三组二极管单相模块,每组二极管单相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二极管。
进一步,所述IGBT模块6包括三组IGBT单相模块,每组IGBT单相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IGBT管。
进一步,所述变频器还包括多个温度继电器7,多个温度继电器7以阵列的方式分布设置在散热器上。
进一步,所述变频器采用垂直地面挂壁安装的方式,所述底座9包括基座901,基座901一端侧壁开口安装有抽风式的散热风机1,另一端侧壁上设有多个进风口,基座901内形成易于散热的风道;基座901顶部开口,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并排设置在基座的风道内靠近散热风机1一端,第一散热器4和第二散热器5之间通过连接片903连接,基座901顶部靠近进风口一端上设有盖板902,盖板902压住散热器的一端,基座901、盖板902和连接片903固定连接将散热器固定在底座9内;在盖板902上装有安装电容组件8的支架904,电容组件8安装在支架904内。
进一步,所述散热器包括并排设置在底座9内的多块子散热器,所述的IGBT模块6和整流模块3均设置在多块子散热器同一方向的侧面上。
进一步,所述电容组件8包括固定安装在电容安装板804上的多个电解电容803,每两个电解电容803通过电容连接铜排805串联连接为一个电容组,电容安装板804上设有多个电容组,多个电容组间通过叠层设置的电容负极母铜排802和电容正极母铜排801并联连接;在电容负极母铜排802和电容正极母铜排801间设有中层绝缘板80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0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