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护舷沉水自动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8538.X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2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现鹏;骆城;郭畅;韩阳;齐广政;刘红彪;李铁良;孟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26 | 分类号: | E02B3/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舷沉水 自动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舷沉水自动定位装置,特别适用于港口码头的护舷落水后的自动定位。
背景技术
码头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重要地位。无论是高桩码头、重力式码头还是板桩码头,其前沿均设置防撞和吸能卸力的护舷设施。其中不乏是圆筒形的橡胶护舷设施。该种护舷的损坏脱落往往不是因为护舷橡胶本体损坏造成的,而是因为悬挂护舷的铁链、锚链等锈蚀或被撞拉断造成的脱落缺失。护舷本体一旦脱落,会沉入海水中的表层淤泥内,对其打捞存在困难,而且打捞成本较大,甚至得不偿失;但圆筒形护舷往往橡胶本体并未损坏,重新购置新护舷再进行安装也会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护舷沉水自动定位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护舷落水后自动打开,利用上浮的浮标定位护舷位置,以方便打捞。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护舷沉水自动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护舷端部的保护筒,所述保护筒是由水溶性材料制成的,所述保护筒通过连接部件与所述护舷相应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筒上缠绕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件上,所述绳索的另一端连接有浮标,所述浮标置放在所述保护筒内。
所述保护筒有两个,两个所述保护筒对称固定在所述护舷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在护舷端部固定由水溶性材料制成的保护筒,将浮标放置在保护筒内的结构,在护舷脱落后,保护筒随护舷入水,经过浸泡后保护筒自动溶解,浮标受浮力作用自动上浮,定位护舷落水位置,实现护舷沉水自动定位功能,能够极大地方便工作人员发现落水护舷并打捞。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实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舷,2、保护筒,3、绳索,4、浮标,5、连接部件,6、钢索,7、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护舷沉水自动定位装置,包括固定在护舷1端部的保护筒2,所述保护筒2是由水溶性材料制成的,所述保护筒2通过连接部件5与所述护舷1相应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保护筒1上缠绕有绳索3,所述绳索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件5上,所述绳索3的另一端连接有浮标4,所述浮标4置放在所述保护筒2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筒2有两个,两个所述保护筒2对称固定在所述护舷1的两端。以保障护舷1一端的保护筒2不入泥而正常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筒2是由以聚乙烯醇(简称PVA)为主的水溶性材料制成的。
在本实施例应用时,所述保护筒2通过连接部件5与护舷1连接成为一体,并通过钢索6固定在固定环7上。
当钢索6一端断裂时,护舷1将沉入港池,保护筒2随护舷1受沉入港池,保护筒2受海水浸泡后溶解,浮标4将自动上浮,以便工作人员定位打捞,进而实现护舷沉水自动定位的功能。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85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水蓄能电站压力钢管灌浆孔封堵焊结构
- 下一篇:一种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