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金属矿除铁用永磁磁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5389.1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7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于岸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3C1/14 | 分类号: | B03C1/1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大通 |
地址: | 450006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金属 永磁 磁选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金属矿物中磁性矿物分选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非金属矿除铁用永磁磁选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磁性矿物筛选技术领域,由于单个磁块的磁场强度往往较低,磁块两侧N极与S极平面产生的磁场对磁性矿物的捕获能力较差,常规磁选技术往往将多个磁块按N极与S极交替叠加从而进行增强磁场强度,如附图1所示。磁块组两侧N极与S极平面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强度被有效得提高,但是随着磁块数量的增加磁场强度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经研究测定常规铁氧体磁块(单块磁块两侧N极与S极平面产生的磁场的磁场强度约为700Gs左右)在叠加至7块时,磁场强度达到最大值1700Gs左右,再叠加磁块时,磁场强度基本恒定不变,附图2为试验测定的常规铁氧体磁块N极平面中心磁场强度与叠加磁块数量的关系曲线。单个场强为4500Gs左右的方形磁块通过叠加也只能将场强提高到7000Gs左右,无法满足弱磁性矿物分选的要求。
参见图3,对于现有的磁选设备,其均采用如图所述的磁系结构,其磁场强度的变化上限限制了设备性能的提升,无法实现分选效率的提升,大大制约了磁选设备的改进和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新的磁系排布结构提供更高场强的非金属矿除铁用永磁磁选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非金属矿除铁用永磁磁选设备,包括机架、顶部敞口底部设有磁性矿物排矿口的箱体和横向设置在箱体内的滚筒,在所述箱体上部通过磁系固定框固定设置有与滚筒同轴的条形强磁场永磁磁系,所述的条形强磁场永磁磁系包括沿边数为M的正多边形的边连续分布设置的m个永磁磁块组,其中m<M,所述的永磁磁块组为多个永磁磁块的N极与N极、S极与S极逐一相对间隙排列并压紧形成的永磁磁块组,该条形强磁场永磁磁系的磁系包角α<90°,条形强磁场永磁磁系设置在滚筒的一侧且与滚筒之间形成物料流转通道,在该条形强磁场永磁磁系的顶部设有给矿口,在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与条形强磁场永磁磁系下端部对应的非磁性矿物排矿口,所述的滚筒端部连接有驱动滚筒转动的动力机构。
所述的永磁磁块组中的永磁磁块的数量为6-20个。
在所述滚筒表面均布设置有针状聚磁介质,磁性矿物排矿口和非磁性矿物排矿口之间设置有物料调节板。
所述的箱体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磁系固定框,且在两侧的磁系固定框内均设置有条形强磁场永磁磁系,箱体上部的前后端部设有挡板,磁系固定框和挡板与箱体之间均为密封连接,在箱体、磁系固定框和挡板中注满水,所述给矿口处的磁系固定框或挡板边沿开设有溢流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新的磁系排布方式,通过对新的挤出磁系的磁场强度变化性能的分析和应用,使得本申请的永磁磁选设备在有限的空间内、相同场强的磁块能够产生更强的磁场强度,有效地解决了磁场作用深度(距离)与磁场强度的矛盾,即在加强磁场的同时磁场的有效作用距离不变,因此对磁性矿物的捕获能力大大加强,磁性矿物的回收率指标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物料通过时能够使得磁性矿物强烈翻转,从而保证非磁性物的脱除率高,整体效率高,较常规的磁选设备能够提高物料处理量数十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磁块叠加磁场磁力线分布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磁块中心磁场强度与叠加磁块数量的关系曲线。
图3为现有的叠加磁系的常规磁选机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永磁磁块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永磁磁块在圆柱面上磁聚带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条形强磁场永磁磁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序号:1为磁块、2为机架、3为箱体、4为辊筒、5为磁系固定框、6为物料流转通道、7为给矿口、8为非磁性矿物排矿口、9为磁性矿物排矿口、10为针状聚磁介质、11为物料调节板、12为永磁磁块组、13为溢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53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极型集尘器的集尘板磁性引导装置
- 下一篇:机制砂粒形状优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