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接管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1435.0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3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吴超;赵淑玲;秦艳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超;赵淑玲;秦艳玲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栾淑华 |
地址: | 136000 吉林省四平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接管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的固定装置,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对临床使用的医用接管进行夹持并固定的医疗器械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机构实施医疗救治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接管如输液管、输氧管、导尿管、胸腔与腹腔的引流管等等。所述接管均与人体接触并引出至外部输液瓶、氧氧瓶、尿带、引流器等。但所述接管在患者改变坐卧姿态、进行身体各项检查,以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时常会因托拽造成接管的移位或者意外脱管现象。从而使患者延误治疗,甚至病情加重。或危及生命。重复置管不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浪费医疗资源,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致使医用接管的固定问题成为该领域中一直渴望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接管的固定装置,它可将医用接管可靠固定,从而有效避免由于托拽造成医用接管的移位、意外脱管和重复置管,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且明显减少护士工作量及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它包括松紧布带或腹带,及连接扣带,主要是通过在腹带或环形连接的至少一松紧布带上设置至少一组连接扣带,所述连接扣带中的子扣或母扣部位上或者子扣和母扣的对应部位上设有间隙形成的凹槽,所述间隙与对应固定的接管直径相当或略小于所述的接管直径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以上所述结构,可将医用接管置于每组连接扣带的间隙形成的凹槽内,再由子扣与母扣组成的连接扣带将其夹持固定,从而有效避免由于托拽造成医用接管的移位和意外脱管现象,可靠实现发明目的。并具有结构简单适用、防托拽性能可靠、既方便又实用、适宜行业推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医用接管的固定装置腕式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2是医用接管的固定装置腿上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是医用接管的固定装置胸腹部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接管的固定装置如图所示,图1 中的腕式固定结构是设置两个平行环形连接的松紧布带1、1ˊ,在两个环形连接的松紧布带1、1ˊ之间则有垂直的松紧布带2、2ˊ连接固定形成整体,在所述上下两个平行的松紧布带1、1ˊ上分别对应设有一组连接扣带3、3ˊ,每组连接扣带3、3ˊ中的母扣部位上设有间隙4构成的凹槽,该间隙4可根据情况选择1-2个,本实施例为2个。 所述间隙4与对应固定的接管直径相当或略小于所述的接管直径。图2是适用于腿上固定的结构形式,它相当于图1中的一个特例,只有一个环形连接的松紧布带1,在该松紧布带1上设有一组连接扣带3,所述连接扣带3中母扣中间部位上设有一间隙4构成的凹槽,该间隙4也可是2个如图1。图3是利用现有的腹带1,在腹带1上设置一组连接扣带3,所述连接扣带3中的子扣和母扣的对应部位上均设有间隙4构成的凹槽,为了方便使用,在腹带1对应连接扣带3的上或下设有镂空的留置孔5。该实用新型可根据临床的不同情况分别应用于腕部、腿部及胸腹部,并由端部连接扣带或腹带1上的连接带置于患者对应部位。然后将留置的医用接管置于间隙4构成的凹槽内扣上子扣与母扣组成的连接扣带3、3ˊ即可有效避免由于托拽造成医用接管的移位和意外脱管现象。尤其是图1所示的结构它可同时固定输液管和输氧管两医用接管,并在两个环形连接的松紧布带1、1ˊ的作用下,在外力牵拉时起到双倍的缓冲作用使防托拽的性能更加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超;赵淑玲;秦艳玲,未经吴超;赵淑玲;秦艳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14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由学习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核电站分散控制系统的处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