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气泡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8741.9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8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秦华伟;范相会;蔡真;袁惠得;韩冀皖;陶辰超;杨盖军;胡杭民;朱凌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气泡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泡发生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多功能调节装置的气泡发生器。
背景技术
气泡的模拟和检测应用范围很广,例如输液泵气泡检测、透析机气泡检测、液相色谱气泡检测、生化仪器气泡检测、分析仪器气泡检测、酶免测定仪器气泡检测、制药设备流体管路气泡检测、航空航天设备流体管路气泡检、自动化工业流体管路气泡检测、半导体行业流体管路气泡检测。因此产生的气泡数量、气泡的尺寸以及气泡的产生速度都是工业生产和科研中重要的技术指标。目前,气泡的产生多采用曝气、射流等方式,但产生气泡的成本较高,不能根据实际要求来方便地改变气体流量的大小和气泡的尺寸大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使用比较简单的设备和方法,能够产生出单个气泡和大量的气泡以及气泡幕,气泡的数量和尺寸都可以控制,从而可以满足在不同场合使用,满足不同的要求,并且大大降低成本。
多功能气泡发生器包括气泵、第一软管、气体流量控制器、第二软管、水箱、圆盘和夹持装置。
气泵通过第一软管与气体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通,气体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软管与水箱内带气孔的圆盘连通,所述的第二软管由夹持装置固定。
所述的夹持装置带有两个夹子,夹子的松紧通过螺丝的旋转来调节,可夹持不同口径的软管,夹持装置使第二软管的出气口竖直向上,保证气泡从第二软管出气口出来时的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该气泡发生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满足对气泡流量和气泡尺寸大小的不同需求。
2. 可以通过气体流量控制器的小齿轮的滑动挤压软管,改变通气软管的横截面积,达到控制气体流量的目的,软管的横截面积越小通过的气体流量越小,从而可以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气泡幕或单个连续的气泡。
3. 夹持装置用来固定软管,可以通过夹子上螺丝的旋进旋出来夹紧不同口径的软管,2个夹子同时夹持软管,可以使软管的出气口竖直向上,保证气泡从软管出气口出来时的速度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4. 圆盘上均匀分布的8个出气孔同时打开时可以产生大量的连续气泡,产生气泡幕,气体流量变小时可以产生单个的连续的气泡。圆盘上的出气孔还可以套上不同孔径的软管,不同孔径的软管可以产生不同尺寸大小的气泡,从而实现产生不同尺寸气泡的目的。
5. 气泵的功率可以调节,分别为3W、4W、5W。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气体流量,从而改变气泡的产生速率和气泡的多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流量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小功率气泵1可以调节输出3种不同的功率,分别为3W、4W、5W,产生3种不同的气体流量,小功率气泵里面是一个线圈,通过50HZ/220V的交流电,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线圈一端的衔铁会形成50HZ的推挽运动,带动气泵的气室一吸一合,气室上面有两个单向气阀,一个只进气不出气,连接面的空气可以产生大量的气泡。第一软管2和第二软管4为同一材质和型号的软管,起导气管的作用。图3中气体流量控制器3底部是软管,软管穿过其底部。其内壁有滑槽,小齿轮两侧突出的轴嵌入在滑槽内,从而小齿轮可以在滑槽内滑动,小齿轮滑动时可以挤压位于其底部的软管,改变其横截面积,使通过它的气体流量变小,从而改变气泡的产生速率。水箱5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装入适量的水。圆盘6的底部连接软管,气体从软管4流进圆盘6,从圆盘6顶部的8个出气孔出来,形成气泡幕,圆盘的直径为80mm,气孔均匀分布在圆盘上直径为60mm的圆环上,气孔的内径为5mm,出气孔的顶部也可以套上不同内径的软管,不同口径的软管产生不同尺寸的气泡。图2夹持装置7有两个夹子,夹子的内侧圆弧为直径8mm的1/3圆弧,其上各有一M4六角螺丝,牙距为0.7mm,通过六角螺丝的旋进旋出来夹紧不同口径的软管,竖直方向上两个夹子同时夹紧软管,可以保证软管处于竖直向上的方向。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套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套系统的限制,凡依本实用新型涉及思想所做的任何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87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定位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半球形微陀螺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