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珍珠岩混凝土结构墙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8230.7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8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施利春;李中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康立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284 | 分类号: | E04C2/2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珍珠岩 混凝土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墙板,特别是一种珍珠岩混凝土结构墙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ATM银亭、警银亭这种快捷方便的取款性建筑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城市、乡镇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可以单独地坐落在街道、小区里,实现24小时无人取款,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取款者。
传统银行金库的墙体采用混凝土整体浇筑结构,这种结构造成整个墙体需要现场浇灌,混凝土的凝固期较长无法预先准备,致使施工周期较长。
对于上述的问题,现在的解决方案基本上多是先将混泥土浇筑成预制板然后再在现场把预装板组装起来,当由于该预制板本身采用混泥土结构,导致整体重量较重,运输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质量轻、强度高的珍珠岩混凝土结构墙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珍珠岩混凝土结构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的壳体呈长方体且该壳体顶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呈条状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具有横向设置的筋条二和若干纵向设置筋条一,所述的筋条一和筋条二均呈杆状,所述的筋条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凹槽内相对的两侧壁相连,所述的筋条二的两端分别与凹槽内另外两侧壁相连,所述的凹槽内填充有珍珠岩混凝土且筋条一和筋条二均位于该珍珠岩混凝土内,所述的壳体上通过若干螺钉连接有将所述的凹槽密封的密封板。
本墙板制作过程如下:先将壳体固定,将筋条一和筋条二分别安装到壳体的凹槽内,最后将珍珠岩混凝土浇筑到凹槽内使得壳体、筋条一、筋条二和珍珠岩混凝土四者连为一个整体。
本墙板大部分采用珍珠岩混凝土材料且珍珠岩混凝土具有质量轻、保温效果好等优点,从而大大降低了本墙板的质量,继而便于运输和安装。同时,通过珍珠岩混凝土浇筑到凹槽内使得壳体、筋条一、筋条二和珍珠岩混凝土四者连为一个整体,增加了三者连接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墙体的强度。
在上述的珍珠岩混凝土结构墙板中,所述的凹槽上与所述的筋条二相连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连接孔一和一贯穿的连接孔二,所述的筋条二两端分别插接在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内。
筋条二安装时,筋条二一端通过连接孔二伸入到凹槽内并插接到连接孔一内,方便筋条二的安装;同时,通过设置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二,对筋条二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在浇筑时筋条二出现移位,从而进一步增强墙体的强度。
在上述的珍珠岩混凝土结构墙板中,所述的连接孔一的内侧壁为一圆柱面,所述的筋条二呈圆杆状,且所述的连接孔一孔径与所述的筋条二的外径相匹配。
即连接孔一的孔径略大于筋条二的外径,减少筋条二端部外侧壁与连接孔一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在浇筑的过程中,筋条二能被稳定定位,进一步增强了墙体的强度。
在上述的珍珠岩混凝土结构墙板中,所述的凹槽上与所述的筋条一相连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连接孔三和一贯穿的连接孔四,所述的连接孔三和连接孔四的数量均与所述的筋条一相同,每个所述的筋条一两端分别插接在对应的连接孔三和连接孔四内。
筋条一安装时,筋条一的一端通过连接孔四伸入到凹槽内并插接到连接孔三内,方便筋条一的安装;同时,通过设置连接孔三和连接孔四,对筋条一起到定位作用,避免在浇筑时筋条一出现移位,从而进一步增强墙体的强度。
在上述的珍珠岩混凝土结构墙板中,所述的连接孔三的内侧壁为一圆柱面,所述的筋条一呈圆杆状,且所述的连接孔三的孔径与所述的筋条一的外径相匹配。
即连接孔三的孔径略大于筋条一的外径,减少筋条一两端外侧壁与连接孔三内侧壁及连接孔四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在浇筑的过程中,筋条一被稳定定位,进一步增强了墙体的强度。
在上述的珍珠岩混凝土结构墙板中,所述的连接孔二和连接孔四的内侧壁均向外倾斜形成一锥形的导向面,两所述的导向面分别延伸至壳体的外侧壁上。
连接孔三和连接孔四上均设置呈锥形的导向面,对筋条一和筋条二的插入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筋条一和筋条二能够更加顺畅且稳定地插入到连接孔内,进一步增强了墙体的强度。
在上述的珍珠岩混凝土结构墙板中,所述的连接孔一和连接孔三均为一盲孔,所述的连接孔二和连接孔四均具有内螺纹,且连接孔二和连接孔四内均螺接有螺栓且两螺栓的杆部端面分别与筋条一和筋条二相抵,所述的筋条一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孔一的底壁相抵,所述的筋条二另一端与所述的连接孔三的底壁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康立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康立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82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