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退火坩埚炉的循环对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6024.2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4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顾丽芳;尹本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方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1709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退火 坩埚 循环 对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退火坩埚炉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炉内循环对流结构,特别涉及其炉体内腔的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热风扇工作原理是将热风从导流筒中心吸入再由底部吹至顶部,形成循环对流效果,使得炉内上下温度一致,从而保证上下部材料的强度一致。原来的结构导流筒与热风扇之间间隙较大在100mm左右,在循环热风时有50%的热风从导流筒与热风扇的间隙回流,未循环回炉子顶部,降低了循环对流的效果,造成炉内上下部温度不一致,导致上下部材料强度偏差较大,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大型退火坩埚炉的循环对流结构,改善由于退火坩炉上下温差大而引起的上下材料之间的强度偏差。
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大型退火坩埚炉的循环对流结构,包括炉壳,炉壳内设有内桶,内桶内设有导流筒,炉壳顶部设有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内壁与导流筒外壁之间形成循环对流间隙,导流筒下方设有热风扇,导流筒底部与热风扇之间形成90mm-110mm的间隙,该间隙处设有一环形密封套,该环形密封套正对上述热风扇设置,环形密封套与热风扇之间形成回流间隙,环形密封套的内部均匀分布有8-14片斜向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大型退火坩埚炉的循环对流结构,循环对流效果改善明显,炉内上下部温度均匀,炉内产品脱碳情况由原来的60-70丝降低到现在的10-20丝内,有效的提高了上下部材料强度的一致性,大大缩短了工艺处理时间,减少加温时间、降低能耗,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此改造项目在国内外同类退火炉中处于领先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 炉壳;
2、 内桶;
3、 导流筒;
4、 炉盖;
5、 循环对流间隙;
6、 热风扇;
7、 间隙;
8、 环形密封套;
9、 回流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为大型退火坩埚炉的循环对流结构,包括炉壳1,炉壳1内设有内桶2,内桶2内设有导流筒3,炉壳1顶部设有炉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2内壁与导流筒3外壁之间形成循环对流间隙5,导流筒3下方设有热风扇6,导流筒3底部与热风扇6之间形成90mm-110mm的间隙7,该间隙7处设有一环形密封套8,该环形密封套8正对上述热风扇6设置,环形密封套8与热风扇6之间形成回流间隙9,回流间隙9的高度在4mm-6mm左右,该环形密封套8的内部均匀分布有8-14片斜向导流板,所述8-14片斜向导流板呈发散状斜向分布。将循环风导流至导流筒循环风道,使之在循环对流过程中有效的阻断原本从热风扇与导流筒间隙处回流的热风,大大增强循环对流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方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方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60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弯管热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连续管式铜材退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