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内鱼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1931.8 | 申请日: | 2014-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5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罗权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灵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地址: | 550300 贵州省贵阳市开***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鱼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鱼池结构,属于养殖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鲟鱼类是现存鱼类最古老的类群,有鱼类活化石之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鲟鱼具有很好的价值,野生鲟鱼肉含蛋白质18.1%以上。
目前绝大多数的市场鲟鱼都是人工养殖而来的,然而现有技术中人工养殖的鲟鱼个体偏小,鲟鱼肉蛋白含量不足,造成养殖的鲟鱼质量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室内鱼池结构,通过科学改变室内养殖环境,以适应鱼类的生活习性,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内鱼养殖质量差的问题,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鱼池结构,包括鱼池本体,将鱼池本体分为至少2个以上小鱼池,在小鱼池间设置排水渠,每个小鱼池的进水分管与进水总管连接,进水总管安放在排水渠内,每个小鱼池的排水管连通排水渠。
前述的一种室内鱼池结构中,在排水渠上设置便于人员行走的挡板。
前述的一种室内鱼池结构中,所述小鱼池为圆柱结构,在小鱼池中部设置排水口,排水管与排水口连通,进水分管的流水方向与小鱼池结构的切线方向一致,该结构设计使得不需在外力情况下保证鱼池中的水绕着排水口作环形流动。
前述的一种室内鱼池结构中,在排水口处设置筛管,筛管顶端伸出水面,在筛管四周均布水孔。
前述的一种室内鱼池结构中,在小鱼池顶部设置与小鱼池形状一致的防护骨架,该防护骨架的顶部为圆锥结构,纱网覆盖防护骨架,设置该结构能有效防止鱼苗跳跃处鱼池外,减少不必要损失,同时观察和喂食也很方便。
前述的一种室内鱼池结构中,在小鱼池底部以排水口为中心设置斜坡,斜坡方向与小鱼池中水流方向相反,斜坡的坡比为1:10-1:100。
前述的一种室内鱼池结构中,在斜坡表面设置为凹凸状结构或铺满碎石,通过设置斜坡且斜坡表面设置凹凸状或铺满碎石,充分改变室内环境以适应鱼的生活习性,使得鱼类在鱼池中运动量更大,活力更高,其鱼的产品质量更好。
前述的一种室内鱼池结构中,所述排水渠与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通过水管连接进水总管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通过设置上述装置,能充分过滤池中固体垃圾同时将过滤后的水实现重复利用,该方法既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又能确保鱼池的水质变化不大,使得鱼的适应度高(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后的水与水源按比例流入鱼池中,既能有效保证鱼池水的更换率,又能保证水池中水质变化小,更有利于鱼的生长)。
前述的一种室内鱼池结构中,该过滤装置的排水管一的进水端设置过滤塞一,排水管一与储水池二底部连通并在排水管一与储水池二之间设置过滤塞二,在过滤塞一和过滤塞二之间的排水管一上接通排污管,通过在排水管底部设置排污管,方便清理排水渠、储水池二和排水管一,在使用时打开排污管使得上述排水渠、储水池二和排水管一中的水全部排出即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室内的鱼池分为多个小鱼池,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养鱼时一个鱼池内鱼之间的疾病传递,有效避免了风险,同时通过改变室内鱼池结构及内部流水状态及水质,使得鱼池内部环境更加适应鱼的生活习性,大大促进了鱼的运动量,提高了鲟鱼的养殖质量。本实用新型制作方便,养殖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很强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水总管、进水分管和排水渠的相互位置关系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小鱼池的俯视图;
附图4为附图3的A-A剖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覆盖纱网后的防滑骨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室内鱼池结构,如附图所示,包括鱼池本体1,将鱼池本体1分为至少2个以上小鱼池2,在小鱼池2间设置排水渠3,在排水渠3上设置便于人员行走的挡板7,每个小鱼池2的进水分管4与进水总管5连接,进水总管5安放在排水渠3内,每个小鱼池2的排水管6连通排水渠3,排水渠3与过滤装置连接,过滤装置通过水管连接进水总管5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灵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灵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19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鸡胚对光照应激反应的快速检测系统
- 下一篇:生态沉降养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