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线圈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79044.7 | 申请日: | 2014-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0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邢高明;彭忠富;汤加仕;李文涛;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黔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41/04 | 分类号: | H01F41/04;B29C39/26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2106 | 代理人: | 王蕊 |
| 地址: | 550014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线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线圈浇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线圈下模具。
背景技术
干式变压器的高压线圈浇注烘干后,需把高压线圈下端面的下模具取下,由于在浇注和烘干过程中,线圈与下模具之间有一定的结合力,需用锲形工具从线圈与下模具之间的分界面敲进去,使线圈与下模具分离。
目前使用的高压线圈下模具有以下缺陷:1.在用锲形工具从线圈与下模具之间的分界面敲进去时,不易对准分界面;2.在敲打时易损伤下模具和高压线圈的端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线圈下模具,能快速、容易的从高压线圈上取下,且不会损伤线圈和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压线圈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在所述下模具本体前后两侧中部相对设置有锲形槽,所述锲形槽的开口方向为朝下模具本体外侧斜向上,所述锲形槽的封闭端为小端,开口端为大端。
进一步,锲形槽大端左右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锲形槽前后纵向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小端为锐角且为过渡圆弧;
进一步,锲形槽前后纵向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下模具本体侧边和下模具本体上横截面与侧边相垂直的一底边;
进一步,锲形槽小端锐角为30°~60°;
进一步,另一种形状的锲形槽前后纵向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锲形槽前后纵向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直角边为下模具本体侧边和与侧边相垂直的底边,所述锲形槽小端有一与下模具本体侧边相平行的边与底边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高压线圈下模具锲形槽内插入锲形工具后,敲打锲形工具的另一端,很容易的使下模具脱离高压线圈,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且不会损伤高压线圈和下模具。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线圈下模具主视图;
图2为图1高压线圈下模具俯视图;
图3为图1高压线圈下模具左视图;
图4为图1高压线圈下模具应用主视图;
图5为图4高压线圈下模具应用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高压线圈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1,在下模具本体1前后两侧中部相对设置有锲形槽2,锲形槽2的开口方向为朝下模具本体1外侧斜向上,锲形槽2的封闭端为小端,开口端为大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锲形槽2大端左右截面为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锲形槽2前后纵向截面为三角形,小端为锐角且为过渡圆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锲形槽2前后纵向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边为下模具本体侧边和下模具本体上横截面与侧边相垂直的一底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锲形槽2小端锐角为30°~6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另一种形状的锲形槽2前后纵向截面为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锲形槽2前后纵向截面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直角边为下模具本体1侧边和下模具本体1上横截面与侧边相垂直的底边,所述锲形槽2小端有一与下模具本体1侧边相平行的边与底边垂直。
如图4-5所示,在从高压线圈3上取下下模具时,用锲形工具4对准下模具本体1的锲形槽2,用榔头敲击锲形工具4,就会使高压线圈3与下模具本体1分离,从而实现从高压线圈3上轻松取下下模具本体1,操作简单,也不会对高压线圈4和下模具本体1造成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黔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黔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9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度自调型磁环缠绕机
- 下一篇:互感器封装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