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棒可组合式安装的压力棒隔距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9905.3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1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李思颖;苏旭中;张洪;朱预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5/70 | 分类号: | D01H5/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组合式 安装 隔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压力棒可组合式安装的压力棒隔距块。
背景技术
细纱隔距块是保证胶圈大小的关键部件,其关系到主牵伸区中部摩擦力界的强度,隔距块大小即钳口隔距是细纱工序的一个主要工艺参数。钳口隔距与纺纱支数有关,一般来说,所纺纱线越粗,隔距块则大,所纺纱线越细,隔距块则小。压力棒隔距块是当须条进入牵伸区时,即在胶圈钳口至前罗拉间的须条接触,在浮游区内增加了附加摩擦力界,使牵伸区内纤维的摩擦力界分布显著增强,加强对纤维的运动控制,使纤维的变速点能够集中稳定的靠近前钳口,减少纤维位移量的变化,从而改善成纱条干。
目前使用的压力棒隔距块采用隔距块与压力棒一体化连接,使用过程中压力棒隔距块通过隔距块与上销连接,压力棒固定,使得压力棒隔距块安装不便,同时若压力棒因磨损或者所纺纱支变更而需更换时,需要重新更换整个压力棒隔距块,降低纺纱效率。针对此,本实用新型给出一种压力棒可组合式安装的压力棒隔距块,其中隔距块下部为两端带有螺纹的中空圆柱,压力棒包括两种结构,一种是压力棒一端外表面含有嵌入螺纹,另一端内部含有螺纹,第二种是一端外表面含有嵌入螺纹,另一端封闭。使用时,采用第一种压力棒与隔距块相连,并且相互之间连接,而在末端采用第二种连接,从而组合成可使用的整体压力棒,实现压力棒的可拆卸式连接,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纺纱需要选择连接的压力棒的规格,使得纺纱品种更换时,无需重新更换压力棒隔距块,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出一种压力棒可组合式安装的压力棒隔距块,实现压力棒的可拆卸式连接,同时可根据实际纺纱需要选择连接的压力棒的规格,使得纺纱品种更换时,无需重新更换压力棒隔距块,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棒可组合式安装的压力棒隔距块,包括压力棒和隔距块,所述隔距块上部开有圆弧形嵌入孔,所述隔距块下部开有两端带有螺纹的中空圆柱,所述压力棒包括第一结构压力棒和第二结构压力棒,所述第一结构压力棒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第一结构压力棒一端外表面含有嵌入螺纹,另一端内部含有螺纹,所述第二结构压力棒一端外表面含有嵌入螺纹,另一端封闭。
使用时,首先通过隔距块上的圆弧形嵌入孔将隔距块连接到上销,其次,通过将第一结构压力棒的一端外表面的嵌入螺纹分别拧入隔距块下部带有螺纹的中空圆柱内实现两者的连接,而后根据实际纺纱需要,将第一结构压力棒相互连接,最后将第二结构压力棒连接在末端,从而组合成可使用的整体压力棒。同时,可根据实际纺纱要求,选择所连接的第一结构压力棒和第二结构压力棒的长度和粗度,实现压力棒规格的调节,使得纺纱品种更换时,无需重新更换压力棒隔距块,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力棒可组合式安装的压力棒隔距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隔距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结构压力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结构压力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压力棒可组合式安装的压力棒隔距块,包括压力棒和隔距块1,其中隔距块1上部开有圆弧形嵌入孔4,隔距块下部开有两端带有螺纹的中空圆柱5,压力棒包括第一结构压力棒2和第二结构压力棒3,第一结构压力棒2为中空圆柱形,第一结构压力棒2的一端外表面含有嵌入螺纹6,另一端内部含有螺纹7,第二结构压力棒3一端外表面含有嵌入螺纹8,另一端9封闭。
使用时,首先通过隔距块1上的圆弧形嵌入孔4将隔距块连接到上销,其次,通过将第一结构压力棒2的一端外表面的嵌入螺纹6分别拧入隔距块下部带有螺纹的中空圆柱5内实现两者的连接,而后根据实际纺纱需要,将第一结构压力棒2相互连接,最后将第二结构压力棒3连接在末端,从而组合成可使用的整体压力棒。同时,可根据实际纺纱要求,选择所连接的第一结构压力棒2和第二结构压力棒3的长度和粗度,实现压力棒规格的调节,使得纺纱品种更换时,无需重新更换压力棒隔距块,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99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