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梯的浅底坑油压缓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7082.0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0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平;金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圣米高电梯有限公司;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6B5/28 | 分类号: | B66B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14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梯 浅底坑 油压 缓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电梯,特别是一种用于电梯的浅底坑油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安装电梯的浅底坑中均装备有缓冲器,用以避免电梯在浅底坑下出现危险撞击。现有技术中,缓冲器的缓冲行程距离较长,减速速度较快,缓冲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梯的浅底坑油压缓冲器,所述的这种用于电梯的浅底坑油压缓冲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缓冲器缓冲行程距离较长、减速速度较快、缓冲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用于电梯的浅底坑油压缓冲器,包括底板和液压缓冲器,所述的液压缓冲器包括一个缸体和一个活塞杆,所述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板的上侧面中,其中,所述的底板的上侧面中固定设置有一个活动节座,所述的活动节座中设置有一个活动节,所述的活动节的上端与一根杠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的杠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滑轮,杠杆的中部与所述的活塞杆的上端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杠杆呈Z字型弯曲,所述的滑轮到底板的距离小于活塞杆上端到底板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底板设置在浅底坑中,液压缓冲器设置在电梯底部构件运行路径的外侧,带有滑轮的杠杆一端延伸到电梯底部的下方。电梯下降时,其底部的轿厢下梁撞击到滑轮,带动杠杆下移,杠杆将活塞杆压入缸体,获得缓冲。杠杆使液压缓冲器的压缩行程距离缩短,减速速度减慢,改善了缓冲过程。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在电梯下方与液压缓冲器之间设置一个杠杆机构,利用杠杆的一端接触电梯轿厢下梁,利用杠杆向液压缓冲器传递撞击,杠杆使液压缓冲器的压缩行程距离缩短,减速速度减慢,改善了缓冲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梯的浅底坑油压缓冲器在电梯轿厢下梁未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梯的浅底坑油压缓冲器在电梯轿厢下梁撞击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梯的浅底坑油压缓冲器,包括底板1和液压缓冲器2,所述的液压缓冲器2包括一个缸体和一个活塞杆,所述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底板1的上侧面中,其中,所述的底板1的上侧面中固定设置有一个活动节座3,所述的活动节座3中设置有一个活动节4,所述的活动节4的上端与一根杠杆5的一端铰接,所述的杠杆5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滑轮6,杠杆5的中部与所述的活塞杆的上端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杠杆5呈Z字型弯曲,所述的滑轮6到底板1的距离小于活塞杆上端到底板1的距离。
具体的,液压缓冲器2在其缸体和活塞杆之间设置有一个导向杆8。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底板1设置在浅底坑中,液压缓冲器2设置在电梯底部构件运行路径的外侧,带有滑轮6的杠杆5一端延伸到电梯底部的下方。电梯下降时,其底部的轿厢下梁7撞击到滑轮6,带动杠杆5下移,杠杆5将活塞杆压入缸体,获得缓冲。杠杆5使液压缓冲器2的压缩行程距离缩短,减速速度减慢,改善了缓冲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圣米高电梯有限公司;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未经上海德圣米高电梯有限公司;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70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