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免穿型缝合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5328.0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6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车站***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穿型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穿型缝合针。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手术缝合针体积较小、结构简单、使用也较为方便,但由于缝合针为银色,与地板颜色相近,体积小,难以分辨,如果缝合针掉到地板上,寻找起来极为不方便,只能待缝合结束后再进行寻找。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用持针钳夹缝合针进行穿刺缝合,而现有的缝合针表面光滑,在钳夹过程中很容易旋转,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而且钳夹缝合针很容易使针体表面粗糙,从而造成创口愈合慢。
目前所使用的手术缝合针由于大小型号不同,针孔也有所不同,在穿针时会发生粗的缝合线穿不进小的缝合针孔,或细的缝合线滑出大的缝合针孔;并且穿针时间长,影响手术的速度,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缝合针穿入缝合线后,由于表面垫加缝合线使穿刺针眼更大,对人体的损害也增加,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缝合针做出改进,设计出一种能便于寻找、有效固定、快速穿线并且不易滑脱和减小针眼的缝合针,来降低患者在缝合时受到的损伤,加快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同时便于医生寻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穿型缝合针,将针体横截面改为矩形结构,在缝合针针体表面开设反射槽,并在槽内部设置反射面,反射槽内的反射面方向随机排布,当缝合针掉落时,利用漫反射原理,可快速找到缝合针,针上设有细方钳夹臂,医生可以有效的固定缝合针,避免缝合针在钳夹过程中旋转,并在针尾设有“W”型通路和线槽,缝合线经过“W”型通路后卡入线槽内,回折回头线后,回头线卡进持针器上口固定后使用,能快速穿线并且不易滑脱和减小针眼,同时,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免穿型缝合针,所述的免穿型缝合针包括针尖、针体、反射面、反射槽、细方钳夹臂、针尾、“W”型通路和线槽;所述的针体横截面为矩形结构,针体的棱均为圆弧倒角,针体一端与针尖连接,另一端与细方钳夹臂连接,针体两侧较大平面上设有反射槽,反射槽内部设有反射面,细方钳夹臂远离反射槽的一端与针尾连接,针尾内设有“W”型通路和线槽。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射槽内部的相邻两反射面之间的棱角处均为圆弧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的细方钳夹臂的棱均为圆弧倒角。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射面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反射槽内的反射面方向随机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将缝合针针体横截面改为矩形结构,在缝合针针体表面开设反射槽,并在槽内部设置反射面,反射槽内的反射面方向随机排布,当缝合针掉落时,利用漫反射原理,可快速找到缝合针,针上设有细方钳夹臂,医生可以有效的固定缝合针,避免缝合针在钳夹过程中旋转,并在针尾设有“W”型通路和线槽,缝合线经过“W”型通路后卡入线槽内,回折回头线后,回头线卡进持针器上口固定后使用,能快速穿线并且不易滑脱和减小针眼,同时,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免穿型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尖、2-针体、3-反射面、4-反射槽、5-细方钳夹臂、6-针尾、7-“W”型通路、8-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穿型缝合针,所述的免穿型缝合针包括针尖1、针体2、反射面3、反射槽4、细方钳夹臂5、针尾6、“W”型通路7和线槽8;所述的针体2横截面为矩形结构,针体2的棱均为圆弧倒角,以免针体2上的棱划伤患者,针体2一端与针尖1连接,另一端与细方钳夹臂5连接,手术时,钳夹细方钳夹臂5,避免缝合针在钳夹过程中缝合针旋转而导致针体2表面损坏,避免造成创口愈合慢,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针体2两侧较大平面上设有反射槽4,反射槽4内部设有反射面3,反射面3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反射槽4内部的相邻两反射面3之间的棱角处均为圆弧倒角,反射槽4内的反射面3方向随机排布,加强反射槽4的漫反射效果,使缝合针更易于寻找,细方钳夹臂5远离反射槽4的一端与针尾6连接,细方钳夹臂5的棱角均为圆弧倒角,针尾6内设有“W”型通路7和线槽8,穿线时缝合线经过“W”型通路7后卡入线槽8内,回折回头线后,回头线卡进持针钳上口固定后使用,能快速穿线并且不易滑脱和减小针眼,降低患者在缝合时受到的损伤,加快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53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用加压止血带
- 下一篇:一种可分离针头套的一次性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