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1887.4 | 申请日: | 2014-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1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董波;王军;孙培军;曹广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夫特(潍坊)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化 造粒硫基 复合 生产 用混酸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肥生产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
背景技术
在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过程中,需要用混酸槽将多种液态物料进行混合,为了混合充分,现有混合槽大都采用搅拌和加热的方式,不仅噪音大,而且消耗大量电能,有些强酸混合的时候产生大量热量,如不能很好散热,也会对后续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消耗电能、混合效果好、用于液态物料混合的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端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以及设置在壳体下端的出料口,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带有纵向设置的立轴,所述立轴上套装有正置漏斗和倒置漏斗,所述正置漏斗和倒置漏斗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最上层的正置漏斗的直径至少同时覆盖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所述立轴连接正置漏斗的部位设有贯穿正置漏斗的凹槽。
所述正置漏斗和倒置漏斗上均匀分布多个贯穿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该混合槽结构简单、不消耗电能,可用于液态物料混合,混合效果好,具有一定的散热效果,可以避免强酸混合过程中热量集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氨化造粒硫基复合肥生产用混酸槽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端的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以及设置在壳体1下端的出料口4,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带有纵向设置的立轴5,所述立轴5上套装有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所述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最上层的正置漏斗6的直径至少同时覆盖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所述立轴5连接正置漏斗6的部位设有贯穿正置漏斗6的凹槽51。
另外,所述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上均匀分布多个贯穿孔8、9。
不同的液体物料分别通过第一进料口2和第二进料口3注入壳体1,两种液体物料首先在最上层正置漏斗6中汇合,聚集到漏斗的中心并初步混合,流速较慢的时候,混合物料顺着正置漏斗6中心处的凹槽51向下流动,正置漏斗6中的混合物料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多余的物料也会通过贯穿孔8向下流动,当混合物料液面高度超过正置漏斗6边缘的时候,从正置漏斗6四周向下流动。这些流动的混合物料下降过程中受到倒置漏斗7的阻挡,一部分通过贯穿孔9向下流动,另一部分向四周扩散从倒置漏斗7的周围向下流动。如此反复,混合液体经过多次聚集、扩散、再聚集的下降路径,延长了混合物料折返流动的距离并提高了液体受到碰撞混合的强度,凹槽51以及贯穿孔8、9的设置促使不同位置的液体相遇混合,这些措施都有助于物料的充分混合。分层设置的正置漏斗6和倒置漏斗7扩大了混合液体的表面积,有利于散热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夫特(潍坊)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巴夫特(潍坊)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18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炭黑湿法造粒的制造系统
- 下一篇:高透过率可钢化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