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成型模具的定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3733.0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8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田建军;杨保根;刘秋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4 | 分类号: | H01R4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31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成型 模具 定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定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4所示的一种连接器插头200,该电源连接器插头200包含一塑胶本体201、若干金属端子202及一线缆203,金属端子202具有贯穿的圆孔204及侧向凸出的挡片205,连接器插头200与插座对接后,连接器插头200旋转一定角度后,挡片205可以阻止连接器插头200与插座脱离。
塑胶本体201注塑成型于金属端子202与线缆203外部,金属端子202向下凸伸出塑胶本体201,线缆203向上延伸出塑胶本体201。
塑胶本体201注塑成型过程中,需要一定位结构将金属端子202定位,现有的定位结构是利用长轴插接于金属端子202的圆孔204内进行定位金属端子202,操作过程中,需要将各长轴逐一插入至各金属端子202圆孔204内,费时,且操作困难,另外,金属端子202的定位不可靠,注塑成型后容易出现塑胶本体201包胶不良现象,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定位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产品合格率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定位结构。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成型模具的定位结构,用以定位金属端子,其包括一基座、一滑板及一盖板,所述基座设有供金属端子插入的第一插孔,所述滑板设有供金属端子插入的第二插孔,所述盖板遮盖于滑板上方,所述盖板设有供金属端子插入的第三插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插孔上下相互对齐,所述滑板能够相对基座滑动后以使金属端子的挡片卡扣于滑板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设有固定盖板的第一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设有自第一凹槽进一步凹设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前后贯穿基座,所述滑板收容于第二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设有自第二凹槽后端向下延伸的一第三凹槽,所述滑板后端具有向下凸出的限制凸部,限制凸部收容于第三凹槽内以阻止滑板向前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设有位于第二凹槽内的定位柱,所述滑板设有与定位孔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为纵长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板前端凸出于基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包括一座体及自座体左右两端向上凸出的一对凸墙,该对凸墙之间形成有前后贯穿座体的一第一凹槽,所述盖板固定于第一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注塑成型模具的定位结构的基座设有供金属端子插入的第一插孔,所述滑板设有供金属端子插入的第二插孔,所述盖板遮盖于滑板上方,所述盖板设有供金属端子插入的第三插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插孔上下相互对齐,所述滑板能够相对基座滑动后以使金属端子的挡片卡扣于滑板底面,本实用新型注塑成型模具的定位结构结构简单,各机构配合紧凑,操作容易、简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注塑成型后的塑胶本体包胶严实,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成型模具的定位结构与连接器插头配合的示意图,显示塑胶本体注塑完成后的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成型模具的定位结构内侧示意图,显示盖板及滑板与金属端子配合。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成型模具的定位结构的立体分解。
图4为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注塑成型模具的定位结构100包括一基座10、一滑板20及一盖板30。
基座10包括一座体11及座体11左右两端向上凸出的一对凸墙12,该对凸墙12之间形成有前后贯穿座体11的一第一凹槽13,所述盖板30固定于该第一凹槽13内。座体11还设有自第一凹槽13向下延伸的第二凹槽14、位于第二凹槽14内的一定位柱15及自第二凹槽14后端向下延伸的一第三凹槽16,第二凹槽14也前后贯穿座体11。第二凹槽14底壁设有若干第一插孔141,部分第一插孔141还向上贯穿第二槽14的侧壁而延伸至第一凹槽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未经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3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开关固定装置
- 下一篇:基于RJ45接口的一分多网络智能转换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