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绒分选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9610.X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6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福舟植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7/01 | 分类号: | B07B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郭晓华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分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风力进行分选的植绒分选管。
背景技术
在现有植绒工艺中,植绒面料通过静电吸附原理将绒毛吸附底布上,并通过在底布上涂上胶水来将绒毛粘合固定在底布上,再经烘蒸和水洗加工成为成品植绒面料。目前,现有技术中对绒毛品质的筛选一般采用人工的方式,分级速度较慢,且效率较低。
故,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进行研究,以提供一种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分选并且具有一定节能效果的斜槽式气力植绒分选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植绒分选管,包括初级斜槽(7),次级斜槽(8),进风口(1,2),进料口(6)以及出料口(3,4,5);所述初级斜槽(7)与所述次级斜槽(8)连接,所述进料口(6)开设于所述初级斜槽(7)远离所述次级斜槽(8)的一端,所述进风口(1)开设于所述初级斜槽(7)的一侧并临近所述次级斜槽(8),所述出料口(3)开设于所述初级斜槽(7)的另一侧并正对所述进风口(1),所述出料口(5)设置于所述次级斜槽(8)的远离所述初级斜槽(7)的一端,所述进风口(2)开设于所述次级斜槽(8)的一侧并临近所述出料口(5),所 述出料口(4)开设于所述次级斜槽(8)的另一侧并正对所述进风口(2);植绒经过斜槽抛射后采用风力进行分选。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3)的口径大于进风口(1)。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4)的口径大于进风口(2)。
优选地,出料口(3)与出料口(4)的口径可调。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1,2)的风速可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利用风力对植绒进行分级,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植绒分选管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植绒分选管,利用风力对植绒进行分级,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植绒分选管的结构框图,包括初级斜槽(7),次级斜槽(8),进风口(1,2),进料口(6)以及出料口(3,4,5);所述初级斜槽(7)与所述次级斜槽(8)连接,所述进料口(6)开设于所述初级斜槽(7)远离所述次级斜槽(8)的一端, 所述进风口(1)开设于所述初级斜槽(7)的一侧并临近所述次级斜槽(8),所述出料口(3)开设于所述初级斜槽(7)的另一侧并正对所述进风口(1),所述出料口(5)设置于所述次级斜槽(8)的远离所述初级斜槽(7)的一端,所述进风口(2)开设于所述次级斜槽(8)的一侧并临近所述出料口(5),所述出料口(4)开设于所述次级斜槽(8)的另一侧并正对所述进风口(2);植绒经过斜槽抛射后采用风力进行分选。
植绒由进料口(6)加压依次进入,进料口设计的比较细以避免植绒在装备中堵塞。进气口(1,2)处设置风机,预先调节风机的风速,以便植绒分选。植绒在初级斜槽(7)末端发生抛射,较细较轻的植绒分布在细分出料口(3)一端,风力从进气口(1)进入,在风力作用下,较细的植绒从细分出料口分离出来。剩余的植绒进入次级斜槽(8),次级斜槽一方面降低了植绒下落的速度,另一方面使植绒再度发生抛射,则会分布在出料口(4)一端,此时更强的风力从进气口(2)进入,使分离出来进入出料口(4)。剩余植绒则从出料口(5)出来。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其初级斜槽(7)与次级斜槽(8)倾斜角度在30度与45度之间,以便减小植绒在垂直方向的速度。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与斜槽相连的垂直管道侧面宽度在0.5m至1m,从而使植绒抛射后能更好的分离。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进风口(1,2)与斜槽末端垂直距离应控制在50cm至80cm,以避免植绒垂直方向速度过大影响风力分级效果。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其出料口(3,4,5)垂直方向的宽度可调节,以便控制细分与中粉的分级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福舟植绒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福舟植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96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纱管分离机构
- 下一篇:除粉室、除粉装置及制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