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磷化铝潮解速率检测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3377.4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5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来林;钱立鹏;陈朝;陶金亚;李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9/36 | 分类号: | G01N9/36;G01N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化 潮解 速率 检测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磷化铝在空气中潮解速度的器具,尤其是一种可以用于测定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磷化铝潮解速率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磷化铝片与空气中水蒸汽反应产生磷化氢的“潮解法”是目前粮食熏蒸中操作最简便、使用最普遍、费用最经济的产气法。由于磷化氢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熏蒸剂,操作不当会发生易燃易爆的危险,加之人们对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磷化铝产气速率的认识不足,因而磷化铝片潮解法的操作安全性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导致了在粮仓风道内投药的做法被叫停,直接影响到生产中的应用。因此,研发一种用于检测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磷化铝片潮解速率的试验装置势在必行,以解决目前对磷化铝性能的认识落后于生产应用的尴尬局面,取消人们的疑虑,降低储粮熏蒸费用,从而推进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科学合理地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储粮熏蒸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较为合理的检测磷化铝潮解速率的试验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保温与密闭性能好,可以模拟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磷化铝的潮解规律,是研究磷化氢性能不可缺少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磷化铝潮解速率检测试验装置包括具有隔热性能的箱体,在所述箱体的正面设置有取物门,顶部设置有观察窗、取物操作孔、用于箱体气密检测时打压的单向进气口、用于连接气密检测仪的检测口;在箱体顶板的底面上通过悬挂方式设置有磷化铝反应吊篮,所述吊篮为双层结构,上层为用于放置磷化铝丸剂的金属丝编织网,下层为集灰板;在箱体内腔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放置盛放不同的酸溶液或饱和盐溶液的湿度控制器皿的密封隔板,在密封隔板的下方设置有采用电热管作为加热源的水浴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浴加热器为一恒温源,所产生的热量用于控制箱体内温度的恒定;所述的磷化铝反应吊篮通过吊钩悬挂在箱体顶板的底面上;所述试验装置的两侧面各有一个把手,用于试验装置的搬运或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试验装置具有气密调湿控温功能
整个试验装置的箱体为金属结构,内加隔热材料保温,取物孔门均衬有厚胶垫,整个气密隔热的结构设计可以保持箱内工作条件不受环境因素影响;试验箱体底部为水浴加热器和箱内的控湿器皿内盛放不同的酸溶液或饱和盐溶液,可以恒定控制箱内磷化铝片潮解反应时的温湿度条件;每次试验箱体开启密闭操作后,都要通过单向进气口打压与检测箱体的气密程度,保证箱体具有良好的气密性,以确保试验过程中磷化氢气体不外漏;具有气密调湿控温性能的试验装置可检测不同温湿度条件磷化铝片的潮解速率。
2.试验装置设有大小两个取物孔门
根据添加物体的大小,分别从取物孔或取物门放取,减少孔洞开启后箱体气密处理的工作量,以提高试验操作的效率。
3.试验装置设有观察窗
箱体顶面设有观察窗,通过试验装置上方所设立的摄像头,可以远距离安全地观察箱体内磷化铝潮解状态,以便确定试验进度。
4.试验装置设有双层结构的吊篮
盛装磷化铝片的吊篮采取双层结构,上层为金属丝编织网,网上磷化铝丸剂与水蒸汽反应所生成的粉末则可从筛网的孔眼中漏下,粉末不会遮盖着磷化铝片,磷化铝丸剂反应彻底;下层为集灰层,专用于收集磷化铝反应后产生的残渣,以便集中收集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主视剖面图。
图4是图1的横剖面图。
图中序号:1、箱体,2、箱体把手,3观察窗密封垫,4、观察窗,5、法兰,6、取物操作孔,7、取物门紧固手柄,8、电热管接头,9、排水口,10、排气孔,11、水位观察管,12、单向进气口,13、检测口,14、固定螺钉,15、取物门密封垫,16、取物门,17、合页,18、箱体支脚,19、湿度控制器皿,20、饱和盐溶液,21、集灰板,22、金属丝编织网,23、磷化铝反应吊篮,24、吊钩,25、磷化铝丸剂,26、水浴加热器,27、密封隔板,28、电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33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