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热值内混合燃气燃烧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43209.5 | 申请日: | 2014-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9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周亚城;车明文;高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F23D14/6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0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值 混合 燃气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燃烧器,特别涉及一种低热值内混合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由于天然气应用的广泛性及其储量有限,生物质低热值燃气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但生物质低热值燃气低热值、不易点燃和燃烧导致生物质低热值燃气在天然气使用场合的应用受到阻碍。同时由于生物质气化是一种常用的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气化过程中焦油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
焦油在高温下可以发生裂解,与气化气一起呈气体状态,但在低于200℃的情况下,就开始凝结为液体, 成为黑色黏稠油状物,影响气化设备稳定、安全运行,造成能量浪费,降低气化效率;而且焦油成分中的多核芳香族在净化及燃烧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充分,燃烧区域可调,无堵塞的低热值内混合燃气燃烧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燃烧方式为内混合燃烧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热值内混合燃气燃烧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依次设置有内混合区、充分混合段以及燃烧段;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空气进口、燃气进口以及长明火点火单元,且所述空气进口、燃气进口位于内混合区上,而所述长明火点火单元位于燃烧段上;所述壳体内的充分混合段内依次设置有混合管和二次均布板,所述混合管通过燃气管隔板支架与壳体连接,同时所述混合管内设置有至少一头混合螺旋;所述二次均布板与混合管之间设置有气体二次混合区,所述混合管的一端管口与内混合区连通,另一端管口与气体二次混合区连通。
所述壳体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和外壳。
所述二次均布板上设置有混气孔,所述混气孔均匀分布在二次均布板上。
所述混合螺旋的头数为两头。
本实用新型的低热值内混合燃气燃烧器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燃气及助燃空气通在内混合区进行预混合、在混合管内通过混合螺旋充分混合,这样保证了低热值生物质燃气方便点燃和燃烧,同时内混合方式可以通过燃烧区域的前后调整、保证混合管内和混合螺旋不被焦油积聚后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低热值内混合燃气燃烧器结构视图。
图2为一种低热值内混合燃气燃烧器的燃气管隔板支架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低热值内混合燃气燃烧器:包括壳体1, 所述壳体1内部依次设置有内混合区3、充分混合段以及燃烧段8;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空气进口2、燃气进口4以及长明火点火单元9,且所述空气进口2、燃气进口4位于内混合区3上,而所述长明火点火单元9位于燃烧段8上;所述壳体1内的充分混合段内依次设置有混合管5和二次均布板7,所述混合管5通过燃气管隔板支架10与壳体1连接,同时所述混合管5内设置有至少一头混合螺旋6;所述二次均布板7与混合管5之间设置有气体二次混合区,所述混合管5的一端管口与内混合区3连通,另一端管口与气体二次混合区连通。
所述壳体1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层11和外壳12。
所述二次均布板7上设置有混气孔,所述混气孔均匀分布在二次均布板7上。
所述混合螺旋6的头数为两头。
工作时,首先点燃长明火点火单元9,燃气从燃气进口4,助燃空气从空气进口2分别进入壳体1在内混合区3初步混合,混合气体通过混合管5时在混合螺旋6内进下一步充分混合,混合气体经过二次均布板7时,由于二次均布板7均布有混气孔而混合更加充分,混合后的可燃气体进入燃烧段8在长明火点火单元9的点燃下燃烧,燃烧稳定后熄灭长明火点火单元9。
长明火点火单元9首先点燃是保证混合燃气进入燃烧段8时能够燃烧、不会发生意外危险。
正常燃烧时,燃烧区域是在燃烧段8内,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混合段的温度相对较低,有焦油积聚在混合管5和混合螺旋6内,可通过调整进入的燃烧气与空气的比例调整燃烧区域,将燃烧区域调整到混合管5区域,将积聚在混合管5与混合螺旋6上的焦油燃烧掉,避免焦油堵塞燃烧的气路管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32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