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短波大功率限幅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9009.2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5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依卿;周艳波;程旭峰;孔冠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嘉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G11/02 | 分类号: | H03G11/02;H04B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波 大功率 限幅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控制电路技术领域,涉及短波频率范围在1.5MHz~30MHz,具体涉及一种短波大功率限幅模块。
背景技术
限幅模块是无线接收系统中常用的微波功率控制模块,一般用于接收系统的前端,防止发射机泄露功率以及邻近雷达照射、近距离目标散射等大信号进入接收机而烧毁其低噪放等灵敏器件。随着现代无线通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研究大功率、宽频带的功率限幅模块成为了无线接收系统的关键之一。
传统的限幅模块通常由单一的限幅PIN二极管制作而成,其具有使用频率低、可靠性差、体积大等缺点,很容易被大功率信号和带外信号烧毁;随着现代无线通讯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接收机抗大信号烧毁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随着无线通讯系统频率的不断提高,发展高频限幅模块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短波大功率限幅模块,满足了现代无线通讯系统模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要求,具有加工难度小、成本低、重量轻和集成功能多的优点,还可以通过改变限幅PIN二级管的个数、移相电路及滤波电路的设计频率以用于更高频率和更大功率使用场合时的接收系统应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短波大功率限幅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输入大功率信号进行幅度限制的限幅保护电路;
对输入信号进行相位调整的移相电路;
对带外杂散信号进行滤除的滤波电路。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限幅保护电路包括4只限幅PIN二极管D1、D2、D3、D4,所述限幅PIN二极管D1、D2、D3、D4采用并联形式装在微带线上,其中限幅PIN二极管D1、D2、D3的正极分别连接微带线,负极分别接地,限幅PIN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微带线,正极接地。
所述限幅保护电路限幅后输出的信号幅度≤+10dBm。
所述限幅保护电路的限幅PIN二极管数量还可以为3只、5只或6只。
所述移相电路被限幅PIN二极管D1、D2、D3、D4两两间隔成三个移相电路支路。
所述移相电路包括6只电容C1、C2、C3、C4、C5、C6和3只电感L1、L2、L3,所述电容C1、C2、C3、C4、C5、C6采用并联结构且一端接在微带线上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1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1、C4,所述电感L2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2、C5,电感L3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3、C6。
所述滤波电路包括4只电容C7、C8、C9、C10和3只电感L4、L5、L6,所述电容C7、C8、C9、C10采用并联结构且一端接在微带线上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感L4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7、C8,所述电感L5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8、C9,电感L6的两端分别连接电容C9、C10。
采用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满足了现代无线通讯系统模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要求,具有加工难度小、成本低、重量轻和集成功能多的优点,还可以通过改变限幅PIN二级管的个数、移相电路及滤波电路的设计频率以用于更高频率和更大功率使用场合时的接收系统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短波大功率限幅模块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幅电路、移相电路、滤波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短波大功率限幅模块,包括:
对输入大功率信号进行幅度限制的限幅保护电路;
对输入信号进行相位调整的移相电路;
对带外杂散信号进行滤除的滤波电路。
如图2中的限幅保护电路201所示, 4只限幅PIN二极管D1、D2、D3、D4采用并联形式装在微带线上,其中限幅PIN二极管D1、D2、D3的正极分别连接微带线,负极分别接地,限幅PIN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微带线,正极接地,当大功率信号进入后,经过限幅PIN二极管D1、D2、D3、D4进行多级限幅,使得经限幅后输出的信号幅度≤+10dBm,从而保护后级电路不被烧坏,最大可承受50W连续波不烧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嘉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嘉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90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AC实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跨阻放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