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引管活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8063.5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1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滕芳菊;杨美枝;曾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引管 活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引管活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胸引管是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简称,其是胸腔积液、气胸等胸腔疾病治疗过程中进行排液、排气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常用的胸引管一般较粗,缝合伤口后医生需要通过固定装置对胸引管进行固定,避免重力牵拉或是病人活动拉扯等原因导致其滑脱,从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影响疾病的治疗。现有的胸引管固定装置是与胸引管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对于身材高矮不一或是切口位置不同的患者进行固定时,胸引管固定装置的固定位置是不能够调节的,如果胸引管固定位置不恰当则可能会造成胸引管固定不稳或是致使患者感觉不舒服,患者感觉不舒服进而频繁活动更容易导致胸引管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在胸引管上移动以调节固定位置的胸引管活动固定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引管活动固定装置,包括引流管夹紧装置和连接带;所述引流管夹紧装置包括上夹体、下夹体、铰链和锁紧结构;所述上夹体与下夹体通过铰链连接在一起,并可通过锁紧结构进行锁紧固定;所述下夹体的上侧设有下部弧形凹槽,所述上夹体的下侧设有与下部弧形凹槽相对应的上部弧形凹槽;所述连接带为两根且分别设置在下夹体的左右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锁紧螺钉、设置上夹体上的通孔以及设置在下夹体上的螺纹孔;所述通孔与螺纹孔相对应,所述锁紧螺钉穿过通孔连接在螺纹孔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锁紧螺母、设置在上夹体上的U形孔以及设置在下夹体上的螺杆;所述螺杆穿过U形孔与锁紧螺母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下夹体的下侧设有保护软垫。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部弧形凹槽的表面上设有上防滑层,所述下部弧形凹槽的表面上设有下防滑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防滑层和下防滑层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带的宽度为20mm~50mm。
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带上设有用于调节长度的锁定扣。
进一步的是,两根连接带的端部分别设有连接母扣和连接子扣,所述连接子扣可嵌入固定在连接母扣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胸引管固定装置是由上夹体与下夹体通过铰链连接并通过锁紧结构进行锁紧固定的活动固定装置,松开锁紧结构时,可随意调节引流管夹紧装置在胸引管上的固定位置,以适应身材高矮不一或是切口位置不同的患者;通过调节,我们可以把引流管夹紧装置移动到一个既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又使患者感觉舒适的位置上固定,避免胸引管脱落;下部弧形凹槽和上部弧形凹槽配合既可以适应胸引管的外形结构,避免压坏胸引管,又可以增大接触面积使固定效果更好;两根连接带可以绕患者胸部连接,对引流管夹紧装置进行固定。带锁紧螺钉或锁紧螺母的锁紧结构均可以实现引流管夹紧装置的固定调节,便于工作人员手动操作。保护软垫可以使患者感觉更舒适。上防滑层和下防滑层可以进一步加强引流管夹紧装置与胸引管之间的固定,避免发生相对滑动。锁定扣可以使连接带适应身材胖瘦不一的患者。连接母扣和连接子扣可以方便两根连接带进行连接锁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引流管夹紧装置1、上夹体11、上部弧形凹槽111、上防滑层1111、下夹体12、下部弧形凹槽121、下防滑层1211、铰链13、锁紧结构14、锁紧螺钉141、锁紧螺母141′、通孔142、U形孔142′、螺纹孔143、螺杆143′、连接带2、锁定扣21、连接母扣22、连接子扣23、保护软垫3和胸引管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胸引管活动固定装置,包括引流管夹紧装置1和连接带2;所述引流管夹紧装置1包括上夹体11、下夹体12、铰链13和锁紧结构14;所述上夹体11与下夹体12通过铰链13连接在一起,并可通过锁紧结构14进行锁紧固定;所述下夹体12的上侧设有下部弧形凹槽121,所述上夹体11的下侧设有与下部弧形凹槽121相对应的上部弧形凹槽111;所述连接带2为两根且分别设置在下夹体12的左右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80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治疗脑部疾病的穴位定位罩
- 下一篇:一种PICC防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