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双馈风力发电机风扇效果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4708.8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9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邓方林;王建良;谭亮;张冬妮;邹强龙;阳辉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风力发电机 风扇 效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馈风力发电机,具体涉及双馈风力发电机风扇效果的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双馈风力发电机装上支撑柱后,能起到隔离碳粉,从而防止轴承电蚀,并能一定程度为轴承散热的作用,但由于各个支撑柱之间是空的,因此吹向轴承外盖的风容易向四周散开。发电机工作的时间长了轴承的温升较高,从而影响到电机轴承的使用寿命。另外,各个支撑柱之间是空的,手或其它物品不小心触到高速运转的风扇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增强风扇对发电机轴承的散热和防范风扇带来的安全隐患。
通过国内检索发现以下专利与本实用新型有相似之处:
申请号为200910219431.6,名称为“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装置”的发明,此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电机本体上的空冷器以及设置在电机本体非驱动端的滑环室,滑环室设置有滑环室入风口和滑环室出风口,风力发电机冷却装置还包括引风管和换热室,换热室包括固定密封在电机本体非驱动端端盖内侧面的挡风罩以及设置在电机本体非驱动端端盖上的换热室入风口和换热室出风口,引风管的一端与空冷器入风口连通,引风管的另一端通过换热室入风口与换热室连通,换热室通过换热室出风口与滑环室连通,解决现有的空冷风力发电机非驱动端轴承冷却效果不好以及滑环室碳刷冷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具有降温效果好,有效的将碳粉吹出滑环室优点。
申请号为200910219431.6,名称为“一种风力发电机冷却装置”的发明与本实用新型都为风力发电机的轴承散热,但两者采用的装置有很大的不同。相比而言,申请号为200910219431.6的发明采用的冷却装置的结构比本实用新型要复杂,而且本实用新型为防止风扇带来的安全隐患,在支撑柱的外围增设了一圈防护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1.进一步降低双馈风力发电机后端轴承的温度;
2.防止由于支撑柱之间间隙太大带来的风扇安全隐患。
针以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双馈风力发电机风扇效果的装置,包括端盖、圆盘、滑环座、隔风板、风扇和支撑柱,在端盖与圆盘之间设有弧板和防护网。
进一步地,支撑柱将弧板隔开,弧板的块数由其围成的支撑柱的个数决定,多块弧板在端盖与圆盘之间围成一个半圆形。
进一步地,弧板为圆弧形金属板,弧板与端盖垂直,且弧板与支撑柱紧密焊接。
进一步地,弧板、支撑柱、滑环座、隔风板和端盖共同形成一个半封闭空间。
进一步地,在端盖与圆盘之间还设有一圈网格状的金属防护网。
进一步地,防护网紧贴并固定在支撑柱外侧,防护网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端盖和圆盘上,但防护网的两侧并没有固定在端盖或圆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在支撑柱之间焊接多块弧板,使得弧板、支撑柱、滑环座、隔风板和端盖共同形成一个半封闭空间,这样风扇吹出来的风不会向四围散开,而是集中吹向无弧板一端,能进一步增强轴承的散热效果。
2.为防止手或物品接触到高速运转的风扇,在支撑柱的外围焊接一圈金属防护网,消除了风扇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4中未设置弧板和防护网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4中未设置防护网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承、2轴承外盖、3绝缘层、4散热空间、5端盖、6支撑柱、7圆盘、8滑环座、9风扇、10转轴、11滑环座空间、12螺栓、13隔风板、14弧板、15防护网。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柱6的一端焊接在端盖5上,另一端与圆盘7焊接,并且用螺栓12将滑环座8和圆盘7固定在一起。在转轴10与滑环座8之间设有隔风板13,隔风板13为圆环形结构。虽然滑环座8和隔风板13将散热空间4与滑环座空间11隔开了,但由于支撑柱6之间的间隙很大。风扇9吹向轴承外盖2和绝缘层3的风会沿支撑柱6之间的大间隙向四周散开,降低了风对轴承1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47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消除异音的马达
- 下一篇:采用内置磁钢切向充磁的无刷电机转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