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预装、回收的水下对接用导向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5890.0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2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涛;姜瑛;谭红莹;李爱华;孙雪梅;石锦坤;魏会东;张大为;邢广阔;徐红兵;戚晓宁;孟宪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1/10 | 分类号: | E21B4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装 回收 水下 对接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向杆,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下生产设施的可预装、回收的水下对接用导向杆。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用于油气开发的水下生产技术是现代海洋石油工业的前沿高科技技术,也是深水海洋油气成功开发的必备和基础性的技术。随着我国南中国海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水下生产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水下生产设施逐渐投入使用。但是,由于某些水下设施的结构尺寸和重量均较大,再加上设施配重的因素,往往大大超过常规海上安装时吊装资源的能力。而单纯依靠寻找安装资源,提高吊机能力来满足设施的海上安装,通常是不切实际的做法。综合考虑海上安装浮吊的吊装能力、安装工序、安装经济性等因素,对于某些水下结构物通常采用分块吊装、在水下进行对接组装的方式。
目前,现有的用于水下生产设施对接组装的导向杆,其主体为柱状圆杆,顶部为锥状或半球状引导头,下部固定在已安装到海底的结构上。在待安装的结构物上设有与导向杆配合使用的下部为喇叭口状的对接套筒。通过将导向杆穿过对接套筒完成待安装结构物的对接。
现有的用于水下对接组装的导向杆,通常有两种固定方法,第一种是:将导向杆直接焊接在结构上,随结构一起安装,但导向杆不能回收;第二种是:将导向杆与结构分离,在水下将导向杆安装到结构上,安装结束后,再回收导向杆。
由于第一种方式大都采用在下部分块结构安装到水下后,再将导向杆安装到下部分块上的方式,比较耗费时间;为了避免上部分块碰撞到下部分块上的设备,导向杆一般都设计的较高,结构物组装后,导向杆通常出露在外边。在结构分块组装结束后,突出结构物顶端的导向杆会造成水下机器人(ROV)脐带缆、渔网等拖挂的风险,需要将出露的导向杆去除。因此,对于第一种方式只能采用水下切割的方法去除,其所带来的是成本高昂。对于第二种方式,需要在水下对导向杆进行连接,由于其连接的复杂性,同样,其也需要不菲的安装费用。因此,急需一种既不需要水下安装,又方便回收的导向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可预装、回收的水下对接用导向杆,其不仅能够在陆上就能安装结构物上,随结构物一起安装下水;解决了在水下不方便连接导向杆的问题;而且,又能够在水下机器人(ROV)操作下,实现了导向杆与结构的对接;同时,还能实现导向杆的快速回收,使导向杆能够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预装、回收的水下对接用导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杆,安装在固定杆上部的引导杆,其中,固定杆与引导杆之间安装有一锥台形过渡件。
所述引导杆上部安装有一回收吊耳板;引导杆的周围对称安装有数个固定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操作简单,不仅能够在陆上就能安装结构物上,随结构物一起安装下水;解决了在水下不方便连接导向杆的问题;而且,又能够在水下机器人(ROV)操作下,实现了导向杆与结构的对接;同时,还能实现导向杆的快速回收,使导向杆能够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状态下,导向杆与下部分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下机器人剪固定缆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对接前,导向杆与下部分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对接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向杆回收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固定杆;2.引导杆;3.锥台形过渡件;4.回收吊耳板;5.固定环;6.回收绳;7.固定缆;8.下部分块;9.上部分块;10.导向杆插槽;11.导向套筒、12.水下机器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杆1,采用焊接方式安装在固定杆1上部的引导杆2,其中,固定杆1与引导杆2之间安装有一锥台形过渡件3;引导杆2上部采用焊接方式安装有回收吊耳板4,引导杆2的周围采用焊接方式对称安装有数个固定环5。本实施例的固定环5为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5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矿井动水注浆骨料外流的巷道阻拦装置
- 下一篇:稠油井气举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