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8125.6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8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小池保则;奥野德次郎;间野隆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梁婷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收容 容器 喷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有喷墨打印机。在喷墨打印机中,可以通过将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从喷射头中喷出到印刷用纸等印刷媒介上,从而对印刷媒介进行印刷。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以往,已知有将贮留于作为液体收容容器的一例的墨水罐(tank)中的墨水供给至喷射头的结构。在该墨水罐中设有墨水注入口。使用者可以从墨水注入口将墨水补充到墨水罐中。在这样的墨水罐中,以往,已知有通过连通部使收容有墨水的液体收容室和导入有大气的空气收容室互相连通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049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墨水罐中,例如,即使液体收容室内的墨水通过连通部流出至空气收容室侧,也能使流出至空气收容室侧的墨水贮留于空气收容室内。因此,在该墨水罐中,容易防止液体收容室内的墨水通过大气开放口漏出至墨水罐外。伴随着由于喷墨打印机的使用而产生的墨水的消耗,贮留的墨水从空气收容室回到液体收容室中。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墨水罐中,连通液体收容室和空气收容室的连通部呈细长流路状。因此,在该墨水罐中,与连通部的横截面积相比空气收容室的横截面积更大。与连通部的横截面积相比,空气收容室的横截面积越大,不回到液体收容室而残留在空气收容室内的墨水量就越多。作为主要原因,列举了例如在液体收容室内的墨水中,离连通部越远的墨水越难到达连通部。残留于空气收容室的墨水不会供于印刷。即,残留于空气收容室的墨水会被浪费。根据上述内容可得,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以往的液体收容容器存在难以减少液体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至少一部分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可通过以下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
[适用例1]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液体;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能够将所述液体注入所述液体收容部;大气室,所述大气室与大气连通;大气导入部,所述大气导入部与所述大气室连通,并能够将所述大气导入所述大气室;连通路,所述连通路使所述液体收容部和所述大气室连通;液体注入部,所述液体注入部被定义为将所述液体注入部与所述液体收容部交叉的交叉部;以及贮留部,在使上述液体注入口在与水平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朝向上方的姿势中,所述贮留部设在从所述连通路的所述大气室侧朝向上述液体收容部侧的路径中从上方朝向下方的路径上,而且能够贮留上述液体。
在该适用例的液体收容容器中,在从液体注入口导入液体收容部的液体从液体收容部流入连通路内的情形下,流入了连通路内的液体在到达大气室之前会先到达贮留部。贮留部设于在从连通路的大气室侧朝向收容部侧的路径中从上方朝向下方的路径上。因此,从液体收容部流向贮留部的液体在连通路中从下方流向上方。由此,到达贮留部的液体的液位从贮留部的下方向上方上升。即,到达贮留部的液体从贮留部的下方向上方蓄积。
例如,在贮留部设于从下方朝向上方的路径上的情形下,液体从贮留部更上方流向贮留部。此时,有时会有从上方流向下方的液体乘势通过了贮留部而不到达贮留部的内部,或到达贮留部内的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从贮留部中流出的状况。如果发生了这样的状况,就无法充分地利用贮留部的容量。
针对这样的情形,在本适用例中,由于到达贮留部的液体从贮留部的下方向上方蓄积,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贮留部的容量。在贮留部内,由于液体聚集于贮留部的下部侧,因此贮留部内的液体容易从贮留部向下方,即向液体收容部侧回到连通路中。由此,容易降低残留于贮留部内的液体的量,因此容易减少液体的浪费。
[适用例2]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姿势下,上述大气室位于较上述液体收容部更上方的位置,上述连通路的一部分位于较上述大气室更上方的位置。
在该适用例中,大气室位于较液体收容部更上方的位置,连通路的一部分位于较大气室更上方的位置,因此从液体收容部流入连通路内的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难以上升至大气室上方。因此,从液体收容部流入连通路内的液体难以到达大气室。其结果是容易防止从液体收容部流入连通路内的液体从液体收容容器中漏出。
[适用例3]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通路包含第1部分和第2部分,在上述姿势中,上述第1部分和上述第2部分位于在水平方向上隔着上述大气室而相反的两侧。
在该适用例中,利用大气室周边的空间,并以包围大气室周围的方式形成连通路,由此可以加长连通路的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8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