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管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5079.4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0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盛卫文;张瑞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百心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10 | 分类号: | A61L31/10;A61L31/06;A61F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器械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可降解支架的发展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生物可降解金属支架,但由于会对人体引起较大炎症反应,或降解速度太快,故这种支架用于人体有较大的技术问题需解决;二是生物可吸收聚合物支架;但现阶段聚合物支架的径向支撑力的持续时间较短,一般超过半年后,聚合物支架的机械强度就会下降甚至丧失,导致植入区域发生较高的官腔丢失率或更严重的血管再狭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管支架,解决了现有支架在体内降解速度太快,有效支撑时间较短的问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血管支架,包括:支架基底层,用于在径向上支撑血管,支架基底层为镂空管状结构;第一涂层,包覆于支架基底层外部;以及,第二涂层,包覆于第一涂层外部;其中,第一涂层的材料的分子量大于支架基底层的材料的分子量;第二涂层的材料的分子量大于第一涂层的材料的分子量。
可选地,支架基底层的厚度为50微米至80微米。
可选地,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的厚度为0.5微米至20微米。
可选第,该血管支架还包括至少一层第三涂层,第三涂层套设在第二涂层外部,且第三涂层的材料的分子量大于第二涂层的材料的分子量。
可选地,支架基底层的材质为聚乳酸原料。
可选地,聚乳酸原料的分子量为25万至35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血管支架,通过超声喷涂的方式在支架基底层外部逐层喷涂分子量越来越大第一涂层、第二涂层,由于分子量越高,聚合物的降解周期越长,因此使得该血管支架能够持续提供足够强的径向支撑力,使得血管支架在血管狭窄区域的有效支撑时间增长。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血管支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聚合物降解曲线图。
其中图中:1、支架基底层,2、第一涂层,3、第二涂层,4、第三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支架,包括:用于在径向上支撑血管的支架基底层1,包覆于支架基底层1外部的第一涂层2,以及包覆于第一涂层2的第二涂层3,其中,支架基底层1为镂空管状结构,为该血管支架提供支撑基底;
如图2所示,分子量为10万左右的聚合物的机械性能丧失的时间不到4个月,分子量为15万左右的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可持续6个月左右,分子量为20万的达到8个月以上,分子量为25万的可持续10个月左右,而分子量为30万、35万或40万左右的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可持续12个月左右,由此可见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机械性能保持的时间越长;
为增强血管支架的径向支撑力以及增加血管支架的降解周期,如图1所示,第一涂层2的材料的分子量大于支架基底层1的材料的分子量;第二涂层3的材料的分子量大于第一涂层2的材料的分子量;由于聚合物的分子量越大,降解周期越长,利用从内到外逐层分子量越来越大的支架基底层1、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的支架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血管支架的降解周期增长,从而使得血管支架的径向支撑力的持续时间增长,这样就能够在血管内持续支撑,降低了植入区域官腔丢失率,以及有效地避免了血管再狭窄的问题。
可选地,现有技术中,血管支架的支架基底层的厚度为150微米至200微米之间,如图1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血管支架增加了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为避免血管支架的整体厚度增加,本实施例中将支架基底层1的厚度限制在50微米至80微米之间,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的厚度限制在0.5微米至20微米之间,为保证血管中的血液可顺畅的流通,血管支架的整体厚度越薄越好,但为了保证支撑时间,优选的第一涂层2和第二涂层3的厚度为1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百心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百心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50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