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列车的光缆连接装置和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3593.4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4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洪;何占元;胡跃华;谭鑫;梁志明;唐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2B6/38;B61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黄志兴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列车 光缆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列车的光缆连接装置和列车。
背景技术
在车辆领域中进行编组和解编的列车上设置有用于数据传输的高速网络并该高速网络通过光缆跨车连接到各个车厢。在运营过程中各节车厢相互运动,车厢之间的光缆也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当列车解编时需要断开连接的光缆,待重新编组后恢复连接。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光缆连接装置包括相邻的第一车端10和第二车端20,在第一车端10上设置容线盒30,第一车端10和第二车端20上分别设置有均预留很长的光缆。光缆跨车连接时,第二车端20的光缆40通过护管进入容线盒30,第一车端10的光缆50从容线盒30的另一侧进入容线盒30,第一车端10和第二车端20的光缆40、50利用专用设备熔接后连同预留的光缆绑扎在容线盒30内。当列车解编时需要先拆开容线盒30的检修盖后剪断主干光缆熔接接头,第二车端20的光缆50自第一车端10的容线盒30抽出,连同护管一起绑扎在第二车端20的车体上防护起来。由于每一次对列车进行解编,均需要提前进行剪断光缆接头的操作,待重新编组时又需要携带专用设备对光缆进行重新熔接,费时费力。并且每进行一次重新编组,两端光缆均需剪断一大截进行重新熔接,损耗备用光缆长度,累计解编次数达到一定数值时,因为光缆长度不足无法熔接而需要全车更换光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列车编组时由熔接电缆导致损耗光缆长度问题的光缆连接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列车的光缆连接装置,该光缆连接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彼此相邻的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的相邻车端的第一光缆安装盒和第二光缆安装盒,以及光缆连接器;其中,所述光缆连接器具有通过插接配合进行电连接的底座和插头,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光缆安装盒上,布置在所述第一车厢中的第一光缆的端部穿入所述第一光缆安装盒并连接于所述底座,布置在所述第二车厢中的第二光缆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二光缆安装盒并连接于所述插头。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缆和第二光缆的内芯缆分别包括能够分离的多个尾纤并且所述多个尾纤上设置有光纤接头,所述第一光缆的光纤接头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光缆的光纤接头与所述插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尾纤的光纤接头为SC接头。
还可优选地,所述尾纤为铠装尾纤。
另外,优选地,所述第二光缆的穿出所述第二光缆安装盒的部分外侧套设有护管,所述护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光缆安装盒与所述插头。
优选地,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光缆安装盒的与所述第二光缆安装盒相对的侧面上。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列车,所述列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光缆连接装置以及至少两节相邻的车厢,相邻的两节车厢分别为所述第一车厢和所述第二车厢。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缆安装盒和第二光缆安装盒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车厢和第二车厢的底部。
如上所述,通过在相邻的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之间设置光缆连接器,将第一光缆的端部穿入第一光缆安装盒而连接于光缆连接器的底座,将第二光缆的端部穿入第二光缆安装盒而连接于插头,通过底座和插头的插接配合而使第一光缆和第二光缆进行电连接,从而解决了列车编组时由熔接电缆而导致损耗光缆长度的问题,并且还具有在列车解编时通过将插头与底座的分离而能够方便地断开电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光缆连接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车厢 2 第二车厢
3 第一光缆安装盒 4 第二光缆安装盒
5 第一光缆 6 第二光缆
7 底座 8 插头
9 护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35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负压原理的通风器
- 下一篇:新型高阻水性能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