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华鳖饲用红虫回流养殖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2276.0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6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涛;刘又红;陈俐佳;陈巨擘;周友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宏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K6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华 鳖饲用 红虫 回流 养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虫养殖产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华鳖饲用红虫回流养殖池。
背景技术
红虫又叫水蚯蚓,实际是摇蚊的幼虫。生活在河塘污泥之中,但要求水是流动和洁净的。
红虫是水生动物最好的饵料之一,其含有丰富的高蛋白,也是国外近年餐桌上与蜗牛媲美的热门食品之一。目前红虫养殖多用米糠、锯未、香焦皮、甘蔗渣、淤泥、鸽粪等发酵后做养殖饲料。
随着我国养殖渔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渔场规模发展越来越大,渔场大面积养殖鱼、虾、螃蟹等多种水产品,包括养殖中华鳖也形成了较大的产业,喂食中华鳖中华鳖喜食屠宰场的废弃物、蚕蛹、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也能食瓜果、菜叶以及人工合成的硬质颗粒饵料。同时需要大量红虫才能满足养殖中华鳖的供应量。
中华鳖既有食用价值,也有药用价值。根据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鳖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肾,清退虚热的功效;是一类滋补养生佳品,市场需求量很大,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为了增加中华鳖的产量,多在饲料中添加多种激素类药物,而忽略了饲养管理,药物滥用导致产品中有药物残留,营养不全面的饲料严重阻碍着中华鳖的生长发育,延长养殖周期,严重影响养殖效益,现有的喂养中华鳖的饲料,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增大了饲养成本。而红虫是喂养中华鳖的最佳饲料,无任何激素类药物。目前提高红虫产量,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是现在养殖中华鳖急需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省土地资源、高效繁殖红虫、减轻劳动强度中华鳖饲用红虫回流养殖池,以解决现有繁殖低、劳动强度大、产量少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华鳖饲用红虫回流养殖池,包括池体;其特征是所述池体顶部设有多个支杆,支杆支撑着遮阴网,所述池体中心设有一圈圆形的滤网圈,所述池体与滤网圈之间环形区域设有厚30cm~40cm的淤泥层,环形区域内还均匀分布有多个喷水管,滤网圈内设有潜水泵,潜水泵的出水口与喷水管连接,所述喷水管端部与喷头连接,所有喷头与滤网圈相切。
作为优选,所述滤网圈半径为池体半径的1/3。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与喷水管通过四通连接,四通中的一旁通与阀门连接,阀门与滤网圈上方的流水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水池水面高于淤泥层20cm~25cm,水流的流速为2cm~8cm/s。
作为优选,所述滤网圈内设有溢水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繁殖速率高、生产快、等特点。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池体中的淤泥为红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红虫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机腐植质、细菌、藻类为生;水池为红虫保持最适水温。保证水池水流动,增加含氧量。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绿色环保等多项优势,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2所示,该中华鳖饲用红虫回流养殖池,包括池体1,池体1顶部设有多个支杆14,支杆14上支撑着遮阴网13,遮阴网13为整个回流池提供阴凉的环境,为红虫营造最适环境。
红虫喜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微泥水域的淤泥中,一般潜伏在泥面下10厘米~25厘米处,低温时深藏于泥中。红虫喜暗畏光,不能在阳光下曝晒,以食泥土吸取其中的有机腐植质、细菌、藻类为生。池体1内设有一圈圆形的滤网圈3,滤网圈3半径为池体1半径的1/3,池体1与滤网圈3之间环形区域设有厚30cm~40cm的淤泥层5,水池水面高于淤泥20cm~25cm,淤泥层5内含有有机腐植质、藻类及发酵后的饼、麸、糠糟等,淤泥层5适于水生蚯蚓生活的生态环境,微流水、土质疏松、腐植质丰富、避光等。
池体1与滤网圈3之间环形区域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喷水管20,滤网圈3内设有潜水泵24,潜水泵24的出水口25与喷水管20连接,潜水泵24开动抽水,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滤网圈3过滤防止淤泥。滤网圈3内底部设有溢水管10,溢水管10与排水沟连接,保持水量的适量,超过水从溢水管10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宏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宏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2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辅助诱捕鱼笼
- 下一篇: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中华鳖产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