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连续培养的超大规模生物滤池除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9878.0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7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叶青;张剑铂;王焕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华新水泥(黄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朱宏伟 |
地址: | 435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培养 超大规模 生物 滤池 除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除臭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连续培养的超大规模生物滤池除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大气污染已受到整个社会的严重关注,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各类易产生恶臭气体的场所急需高效并经济的处理工艺来处置恶臭气体并实现达标排放。生物滤池除臭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H2S、NH3等恶臭物质,具有去除率高、运行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
传统的生物滤池中,除臭微生物的挂膜有两种模式。小型生物滤池(一般占地面积<100m2)多采用外置式水箱和循环水泵联合工作方式,由循环水泵抽取外置式水箱中活性污泥和各类微生物菌种的混合液体,并均匀喷淋到滤池中的生物滤料上,而沉降到滤池底部并仍存有生物活性的污泥和微生物菌种则又被抽回至外置水箱,进而形成连续的喷淋循环,达到对滤料层进行微生物挂膜的目的。为承担更大除臭负荷而扩大该模式生物滤池规模时(占地面积扩至100m2以上),由于循环水泵的扬程有限,滤池底部的活性污泥和菌种,难以抽回至外置水箱,打断了活性污泥和菌种在该系统中的循环,滤料失去活性污泥和微生物菌种的连续喷淋,则难以实现生物挂膜。
大型生物滤池,通常是预先建造外置微生物培养系统,培养出微生物膜生长良好的生物滤料,再转入生物滤池中,直接用于除臭。这种类型的培养模式往往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用以滤料的培养、投加和转移。当转移到滤池内的微生物失活后,则还需要将滤料全部取出,重新培养、投加和转移,工程量大且极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启动并连续培养的超大规模生物滤池除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可连续培养的超大规模生物滤池除臭装置,包括生物滤池,所述生物滤池的底部设有曝气管和废气管道,生物滤池的顶部设有喷淋管道,所述生物滤池内还装有滤料、活性污泥和微生物菌种,所述喷淋管道内通入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所述生物滤池上还设有进水阀和出水阀。
上述方案中,所述滤料包括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包含为硝化细菌提供生存场所的无机填料,所述第二填料层包含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填料。
利用上述利用除臭装置的除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培养微生物,通过进水阀进水,将滤池内的水位升至培养液位,曝气管进行曝气,实现活性污泥与滤料在滤池内的均匀、充分接触,进而在滤料表面进行微生物挂膜;
S2、微生物膜生长良好后,将滤池内水位降至正常液位,关闭曝气管;
S3、由废气管道通入恶臭气体,滤料表面的微生物则会吸附降解其中恶臭物质,实现除臭。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可连续培养的超大规模生物滤池除臭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生物滤池内曝气、液位调节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生物滤池在规模上的限制,使其适用于各类大规模、超大规模的生物滤池,并显著提高了生物挂膜速度和均匀度,滤料上微生物膜培养快速、生长均匀。
2、通过滤池内曝气、液位升降,实现了快速启动滤料上微生物的连续培养。整个过程,无需建造额外的微生物培养系统,省略了滤料反复转移的工序,节约了前期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并显著提高了生物滤池的运行效率。可实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物膜失活后的重新迅速挂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连续培养的超大规模生物滤池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连续培养的超大规模生物滤池除臭装置包括生物滤池1。生物滤池1的底部设有曝气管2和废气管道3,生物滤池1的顶部设有喷淋管道5。生物滤池1内还装有滤料、活性污泥和微生物菌种,喷淋管道5内通入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质和水。滤料、活性污泥和微生物菌种的种类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生物滤池1上还设有进水阀4和出水阀6,通过进水阀4进水,通过出水阀6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华新水泥(黄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华新水泥(黄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9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