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通外护补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6108.0 | 申请日: | 2014-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4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屠金;邱航;周青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泰能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F16L59/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希刚 |
地址: | 26604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 外护补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力管外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三通外护补口结构。
背景技术
热力管网工作管三通外保温的传统工艺一般分为两种:1、聚氨酯保温法,该法首先使用PE或PVC薄片对三通进行缠绕形成外壳,缠绕完毕后再进行发泡保温,最后缠绕热缩带进行防水保护;2、岩棉、石棉等保温材料填充法,该法首先使用保温材料(如岩棉、石棉等)对三通进行缠绕保温固定,最后缠绕热缩带进行防水保护。上述两种方法,工序繁琐、施工时间长、工作量大,而且热缩带因为是缠绕的形式包覆三通接缝长,极易形成漏水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加快工程进度,保温材料厚度均匀,保温效果好,防水效果好的三通外护补口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通外护补口结构,包括外护套管,所述外护套管包括若干外护瓦,所述外护瓦内侧设置有撑杆,所述撑杆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的用于与三通外壁连接的定位卡;所述外护套管三端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注入聚氨酯的注入口;所述外护套管外侧设置有热缩带;外护套管内侧设置有聚氨酯发泡材料。
优选地,所述外护套管包括两片对称的外护瓦,所述外护瓦为半边三通的形状;所述外护瓦三端连接处设置有所述注入口。
另一优选,所述外护套管包括一片直瓦状的外护瓦和两片相互对称的折瓦状的外护瓦;所述三片外护瓦同时连接处设置有所述注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外护瓦为热熔型材质,所述外护瓦相互连接处设置有向外的折边。
安装的时候,步骤如下:
1、施工现场焊接三通前,首先在连接三通的三根直管的外护管上套上环形闭口热缩带。
2、焊接三通,将外护瓦互相连接构成外护套管并均与三通连接。
3、将三处热缩带覆盖外护套管与直管的外护管的对接缝处,使用气焰喷灯收缩热缩带,收缩完毕后从注入口对三通外护套管注入聚氨酯发泡材料。
4、聚氨酯发泡材料发泡完毕检验气密性,观察是否有渗漏,检验完毕封堵注入口。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节省施工时间有效加快工程进度,特别是对掘路、埋地等工程有显著提速效果;保温效果好,弥补了传统工艺人工缠绕外护壳体不能保证同轴度,保温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最终导致热能损耗的缺陷;防水效果显著,弥补了传统工艺缠绕热缩带接缝长,耐候性差,几个供热季后就会因自身及粘结剂老化而脱落的缺陷。外护瓦内侧设置有撑杆能保证外护瓦和三通之间的间隙均匀,因为能保证保温材料的厚度均匀。外护瓦为热熔型材质,外护瓦相互连接处设置有向外的折边,有利于外护瓦之间的热熔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外护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外护瓦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护套管;2、外护瓦;3、折边;4、注入口;5、撑杆;6、三通;7、定位卡;8、热缩带;9、聚氨酯发泡材料;10、直管;11、外护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三通外护补口结构,包括外护套管1,外护套管1包括两片对称的外护瓦2,外护瓦2为半边三通的形状,外护瓦2为热熔型材质,外护瓦2相互连接处设置有向外的折边3,外护瓦2三端连接处设置有注入口4;外护瓦2内侧设置有撑杆5,撑杆5另一端设置有弧形的用于与三通6外壁连接的定位卡7;外护套管1外侧设置有热缩带8;外护套管1内侧设置有聚氨酯发泡材料9。
安装的时候,步骤如下:
1、施工现场焊接三通6前,首先在连接三通6的三根直管10的外护管11上套上环形闭口热缩带8。
2、焊接三通6,将外护瓦2互相连接构成外护套管1并均与三通6连接。
3、将三处热缩带8覆盖外护套管1与直管10的外护管11的对接缝处,使用气焰喷灯收缩热缩带8,收缩完毕后从注入口4对三通6外护套管1注入聚氨酯发泡材料9。
4、聚氨酯发泡材料发泡完毕检验气密性,观察是否有渗漏,检验完毕封堵注入口4。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外护套管1包括一片直瓦状的外护瓦2和两片相互对称的折瓦状的外护瓦2;三片外护瓦2同时连接处设置有注入口。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能够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泰能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泰能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61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婴儿推车室内底座
- 下一篇:具有清管装置的注水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