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摆线液压马达通油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8555.6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3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敏;王志生;宰庆;张常青;赵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大力液压马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C2/00 | 分类号: | F03C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2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摆线 液压 马达 通油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盘孔,尤其是一种摆线液压马达隔盘通油孔,同时还涉及其加工方法,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摆线液压马达既是常用的液压驱动装置,也是实现液压能转换成机能量的常用液压执行装置。摆线液压马达是一种低速大扭矩马达,具有体积小、单位功率密度大、效率高、转速范围宽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轴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配流机构位于相互配合的输出轴的配流轴与体壳的配流孔的径向分布不同数量配流孔道,马达工作时,配流机构使进液口与摆线针轮副的扩展啮合腔连通,并使摆线针轮副的收缩腔与回流口连通。结果,压力液体从进液口进入体壳或后盖后,进入摆线针轮啮合副形成的扩展啮合腔,使其容积不断扩大,同时摆线针轮啮合副形成的收缩啮合腔中液体则从回流口回流;在此过程中,摆线针轮啮合副的转子被扩展啮合腔与收缩啮合腔的压力差驱使旋转,并将此转动通过联动轴传递到输出轴输出,从而实现液压能向机械能的转换。与此同时,配流机构(轴阀)也被联动轴带动旋转,周而复始的不断切换连通状态,使转换过程得以延续下去。这样,马达就可以连续的输出扭矩。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轴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配流机构与转定子副之间通过隔盘沟通,隔盘的通油孔与配流机构的油液通孔相连,为同心圆孔或同心半圆孔与连接螺栓孔沟通的腰形孔,该类结构由于配流机构的油液通孔的位置限制,其与配流机构的配流孔的间隙较小,造成隔盘通油孔与配流机构的配流孔间隙小,不利于防止油液渗漏,以及由于隔盘的通油孔限制造成液压阻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摆线液压马达通油孔,一种隔盘的复合通油孔增加与配流孔间隙,改进其加工工艺,提高隔盘生产效率与产品的整体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申请人通过对轴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整体结构分析,尤其是配流机构、转定子运动副与隔盘通油孔的位置关系研究,找出现有结构的薄弱环节,应用新工艺新材料,在保持现有整体马达外形尺寸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以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轴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隔盘圆面上具有2个分布圆不同的环形分布的孔道,外环孔道为螺栓连接通道,内环孔道为马达油液通道的通油孔,其改进之处在于,一种摆线液压马达通油孔,所述的通油孔在隔盘上由四段圆弧组成,所述圆弧由以隔盘中心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弧和与之相交的圆孔的对称两端圆弧组成,所述通油孔一端与配流系统的通油孔连通,另一端与转定子副的啮合空腔连通。
所述的隔盘通油孔完全覆盖配流系统的通油孔,所述的隔盘通油孔与定子内腔最大位置相当。
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的隔盘通油孔随隔盘一次性由板材冲压成形。
以上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的隔盘通油孔随隔盘一次性由粉末冶金工艺成形。
与现有技术的轴配流摆线马达隔盘结构与制造工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改进结构后增大了隔盘的通油面积,以及同轴配流结构的配流阀啮合轴孔处的间隙,降低了可能的泄漏,减小了压力损失,提高了产品的效率,改进了原有的机械加工工艺,尤其是粉末冶金技术,提高效率、节约材料,从而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轴配流摆线马达现有技术的隔盘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输出轴1,键2,防尘圈3,轴封4,前盖5,阀体6,O型圈7,阀球8,体壳9,油口盖10,O型圈11,隔盘12,转子13,定子14,后盖15,螺塞16,垫片17,钢垫片18,螺栓19,针齿20,联动轴21,轴承22,O型圈23,螺钉24,轴承挡圈25。
图3为图2实施例中隔盘12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实施例中转定子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定子1-1,转子1-2,针齿1-3。
图5为图2实施例中转定子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定子2-1,转子2-2。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轴配流摆线液压马达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输出轴1、前盖5、体壳9、联动轴21、隔盘12、转定子针轮副13、 14和20、后盖15等,其中摆线针轮啮合副由转子、定子和针齿组成或由转子和整体式定子组成,定子14与隔盘12和后盖15由螺栓19共同固定在体壳9上,从而形成七个仅同体壳9内的的配流孔道、隔盘12的高低压通油孔一一相通的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大力液压马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大力液压马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8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3C 液体驱动的变容式发动机
F03C2-00 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F03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一元件具有相同齿数或相同数量的齿的等同物
F03C2-08 . 相互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工作元件的啮合与齿轮传动相似
F03C2-22 .内轴式的,配合工作元件在啮合处具有相同方向的运动,或配合工作元件中的1个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较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3C2-24 .反啮合式的,即各配合运转元件在啮合处具有相反方向的运动
F03C2-30 .具有F03C 2/02,F03C 2/08,F03C 2/22,F03C 2/24各组中两个或多个组所包含的特点,或具有这些组中的1个组所包含的与配合工作元件之间的其他形式的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