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幼儿床中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8234.6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0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炎林 |
主分类号: | A47D7/04 | 分类号: | A47D7/04;A47D1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朱新学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幼儿 床中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床,尤其是一种方便搁置的婴幼儿床中床。
背景技术
传统的婴幼儿的养育主要采用婴幼儿与父母同睡一张床,具有方便喂奶及方便换尿布的优点。而通常情况下,晚上睡觉时大人都比较疲劳,容易发生被子蒙住小孩的面部,或者大人的肢体压着婴幼儿,使婴幼儿出现缺氧,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婴儿床应运而生。现有的婴儿床主要采用木质结构构成,其成本较高,占地面积达,且为了防止婴幼儿的跌落都会设有床围,而且床围较高,这增加了大人将婴儿从婴儿床的抱出难度,尤其是在夜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过程中方便脱模、便于收纳和方便搁置的婴幼儿床中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婴幼儿床中床,它由联结圈、充气边和隔尿垫组成;所述的联结圈为方形,且其宽度方向的两边设有隔断,隔断使联结圈形成气路不相通且连接的两部分;联结圈的长度方向的两条边的上下两端与充气边连接,并且两者气路相通,充气边与联结圈为一体成型结构,充气边上设有充气孔装置;所述的隔尿垫通过活络扣固定在充气边的 4个角上。
上述技术方案,在联结圈的宽度方向设有隔断,隔断的设置,可使得在生产过程中脱模更加容易,而且可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同时隔断的设置,使两边的空气不流通,在使用过程中,当婴儿睡在其中一个侧边,对该侧边产生压力时,联结圈的变形相对较小,提高了其使用性能。而且充气边设置在联结圈的长度方向的两条边上,婴儿在使用过程中,其头部与脚部均未封闭,空气流通更强,婴儿睡眠更加舒适,而婴儿睡觉时一般情况下只会往侧边翻身,故该结构也不会发生婴儿掉落的情况,使用安全性好。另外隔尿垫通过活络扣连接,方便婴儿尿湿后拆卸进行更换清洗,提高使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联结圈长60cm,宽35cm;充气边长度为62cm,其充气后的高度为15cm,厚度为10cm。
作为优选,所述的联结圈和充气边均采用食品级橡胶构成,在使用过程中,即使婴儿的口鼻与其发生接触,也不会产生危险。
作为优选,所述的隔尿垫采用防水材料构成。
为了使充气边在使用时起到有效挡边作用,在充气边内侧的四个角上有延伸片,隔尿垫压在延伸片上,联结圈两侧的充气边不会倒下。为了使小孩睡觉更舒适,联结圈的宽度方向的充气后高度为2-5cm为宜。
作为优选,所述的充气孔装置设置在充气边的正上方。由于充气孔上需要设置有封堵塞,将充气孔及封堵塞设置在充气边的正上方,位置较高,婴儿不易触碰,不容易发生误食等情况,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婴幼儿床中床,可搁置在家中卧室的大床中央,也可出门旅行携带置于酒店大床中央,通过小型打气筒充气后,充气边充气后的高度可以防止婴幼儿从床上跌落,看护人也不用担心被子或身体压到婴幼儿。隔尿垫的设置有效防止婴幼儿的尿液渗透到床单上。这种结构的婴幼儿床中床节省传统婴儿床的成本与空间,让婴幼儿与父母同床,既解决了婴幼儿发热父母在夜间看护的压力,也让婴幼儿谁在父母之间更具有安全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婴幼儿床中床,它包括联结圈1、充气边2和隔尿垫3,所述的联结圈1为方形,且其宽度方向的两边设有隔断6,隔断6使联结圈1形成气路不相通且连接的两部分;联结圈1的长度方向的两条边的上下两端与充气边2连接,并且两者气路相通,充气边2与联结圈1为一体成型结构,充气边2上设有充气孔装置4,所述的充气孔装置4设置在充气边2的正上方。;所述的隔尿垫3通过活络扣5固定在充气边2的4个角上;所述的联结圈1长60cm,宽35cm;充气边2长度为62cm,其充气后的高度为15cm,厚度为10cm;所述的联结圈1和充气边2均采用食品级橡胶构成;所述的隔尿垫3采用防水材料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炎林,未经杨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82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光集热单元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