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式综合回收软饮料厂内余热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4511.6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4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张军;陈永平;李黎;尤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科华誉能源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7/02 | 分类号: | F25B27/02;F24H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综合 回收 软饮料 余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式综合回收软饮料厂内余热的专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软饮料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蒸汽用于加热生产用水。生产用水在使用过程中,例如洗罐、洗瓶后生产热水的温度比较高,目前多数都通过冷却塔冷却的方式将水温降低到35℃以下后直接排掉。同时在热灌装或是巴氏杀菌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冷却环节,同样是利用冷却塔冷却的方式将多余的热量散失到大气中,如此一来既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热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既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循环式综合回收软饮料厂内余热的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充分回收软饮料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和废热用于加热生产用水,降低生产用蒸汽的消耗量,提高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循环式综合回收软饮料厂内余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在软饮料厂内的常温生产补水管道、高温生产补水管道、冷却水供水管道、高温废水供水管道、高温废水排水管道、生产水罐供水管道中布设的冷却水余热回收器、高温废水低温段热回收器、高温废水高温段热回收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膨胀阀、蒸发器、外循环水泵,以及冷却水回水管道,生产水罐回水管和各个阀门;其连接关系为:冷却水的供水管道分别与冷却水余热回收器的冷却水入口和蒸发器的冷却水入口相连;冷却水回水管道分别与冷却水的余热回收器的冷却水出口和蒸发器的冷却水出口相连;高温废水管道与高温废水高温段热回收器的高温废水入口相连,高温废水排水管道与高温废水低温段热回收器的高温废水的出口相连;高温废水高温段热回收器的高温废水出口与高温废水低温段热回收器的高温废水入口相连;
冷却水余热回收器的生产用水入口、生产用水入出口均安装有阀门,且生产用水入口的阀门出口和生产用水出口的阀门出口再通过阀门相连;高温废水低温段热回收器的生产用水入口、生产用水出口均安装有阀门,且生产用水入口的阀门出口和生产用水出口的阀门出口再通过阀门相连;高温废水高温段热回收器的生产侧入口、生产侧出口均安装有阀门,且生产侧入口的阀门和生产侧出口的阀门的出口再通过阀门相连;冷凝器的生产侧入口、生产侧出口均安装有阀门,且生产侧入口的阀门出口和生产侧出口的阀门出口再通过阀门相连;冷却水余热回收器的生产用水出口的阀门出口还与高温废水低温段热回收器的生产用水入口的阀门入口相连;冷凝器的生产侧出口的阀门出口还与高温废水高温段换热器的生产侧入口的阀门入口相连;
蒸发器的制冷剂侧入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剂侧出口通过节流膨胀阀相连,蒸发器的的制冷剂侧出口与冷凝器的制冷剂侧入口通过压缩机相连;常温生产补水管道通过阀门与冷却水余热回收器的生产用水入口的阀门入口相连,高温生产补水管道b通过阀门与高温废水低温段热回收器的生产用水出口的阀门出口相连;常温生产补水管道的阀门入口与高温生产补水管道的阀门入口再通过阀门相连;生产水罐回水管与外循环水泵的入口相连,外循环水泵的出口端与冷凝器的生产侧入口的阀门入口相连,生产水罐供水管道与高温废水高温段热回收器的生产侧出口的阀门出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有益成果:
本实用新型基于热泵技术和直接换热技术,,该系统可以充分回收软饮料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和废热用于加热生产用水,可以根据厂内的余热种类按照品味进行梯级的余热回收和利用,最大限度的回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热,从而提高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省能源,减少排放,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特别适用于生产用水补水不稳定的软饮料厂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循环式综合回收软饮料厂内余热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外循环式综合回收软饮料厂内余热的系统结构附图及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科华誉能源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中科华誉能源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45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