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蒸汽余热的节能醒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4311.0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7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弥增;李以波;李弥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绿亿园农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C13/00 | 分类号: | A21C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118 湖北省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蒸汽 余热 节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点醒发系统,具体是一种应用蒸汽余热的节能醒发系统。
背景技术
面点醒发也称最后醒发或最后发酵,面点坯装模后,将整形后的面团送入醒发室醒发,醒发温度掌握在35℃-40℃左右,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相对湿度80 -90%,醒发后的体积增至醒发前的两倍为宜。在醒发阶段,可对前几道工序所出现的差错进行一些补救,但若醒发时发生差错,则再无办法挽回,只能制作出品质极差的面包成品。因此,对醒发阶段的醒发室环境控制有着较高的要求。
现有的醒发系统是依靠电加热、加湿装置来满足生产需要。由于考虑到这种电力醒发系统能耗较大,加热速度较慢,每次醒发需耗时30分钟,以至于对加工成本与加工效率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蒸汽余热的节能醒发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蒸汽余热的节能醒发系统,包括节能器、给水装置、锅炉和醒发箱;所述锅炉上设有蒸汽出管、热水回流管和烟囱管,蒸汽出管、热水回流管和烟囱管均连接至节能器;所述给水装置由给水泵、给水管道和阀门组成,节能器内设有换热器,集水管道连接至换热器,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热水回流管接通;所述醒发箱内设有蒸汽加热管,醒发箱上还设有蒸汽进入管,蒸汽加热管与蒸汽进入管接通,蒸汽进入管的另一端连接至节能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给水泵和阀门均安装在集水管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蒸汽加热管共多个,均匀布置在醒发箱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节能醒发系统,利用蒸汽对醒发箱进行加热,由于蒸汽加热速度较快,提高了生产效率;2. 该节能醒发系统,合理利用原本废弃的蒸汽对醒发箱进行加热,且利用节能器内的蒸汽余热及烟气余热对锅炉的进水进行预加热,不但节省了锅炉的加热成本,而且节约了醒发箱的加热成本,节能降耗显著,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趋势。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蒸汽余热的节能醒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应用蒸汽余热的节能醒发系统的立体图。
图中:1-节能器、2-给水装置、3-锅炉、4-醒发箱、5-蒸汽加热管、6-蒸汽出管、7-热水回流管、8-烟囱管、9-蒸汽进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应用蒸汽余热的节能醒发系统,包括节能器1、给水装置2、锅炉3和醒发箱4;所述锅炉3上设有蒸汽出管6、热水回流管7和烟囱管8,蒸汽出管6、热水回流管7和烟囱管8均连接至节能器1,锅炉3产生的烟气通过烟囱管8进入节能器1,锅炉3通过加热设备加热,其内的水沸腾汽化,产生大量蒸汽进入汽包进行汽水分离,分离出的饱和蒸汽通过蒸汽出管6进入节能器1,并通过辐射、对流方式吸收烟囱管8送来的烟气的热量;
所述给水装置2由给水泵、给水管道和阀门组成,给水泵和阀门均安装在集水管道上,节能器1内设有换热器,集水管道连接至换热器,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热水回流管7接通,冷水通过集水管道送入节能器1内的换热器中,并通过换热器与饱和蒸汽及烟气进行换热,使蒸汽温度控制在40℃左右,方便对醒发箱4加热,若蒸汽温度过高,将严重影响醒发箱4内的面点醒发,冷水在换热器中被加热,变为热水,然后通过热水回流管7流至锅炉3进行加热,从而节约了锅炉3的一部分加热成本,合理利用蒸汽余热节能;
所述醒发箱4内设有蒸汽加热管5,醒发箱4上还设有蒸汽进入管9,蒸汽加热管5共多个,均匀布置在醒发箱4内,蒸汽加热管5与蒸汽进入管9接通,蒸汽进入管9的另一端连接至节能器1,节能器1内的蒸汽通过蒸汽进入管9进入蒸汽加热管5,从而对醒发箱4内的面点进行加热醒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绿亿园农产品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绿亿园农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43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