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可逆冷轧带材表面除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1364.7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2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耿小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冶金工程技术联合开发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21B45/02 | 分类号: | B21B4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301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可逆 冷轧 表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不锈钢带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应用在清除带材表面残留各种润滑液的一种高速可逆冷轧带材表面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冷轧带材过程中除油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类冷轧机组,带材经过轧机后,表面会残留一定量的润滑液,当带材表面残留的润滑液过多,使带材高速轧制时极易侧滑,导致断带引发事故;并且带材退火后会产生油斑,降低产品质量,尤其是在生产极薄带材时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虽然现有的小辊径,多点支撑的辊式除油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带材表面质量缺陷,但是结构复杂,维护难度大,制造成本高,并且由于带材边部与辊子之间存在间隙,实际使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可逆冷轧机带材表面除油装置,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并且解决现有除油装置除油效果不理想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速可逆冷轧机带材表面除油装置,包括机座,安装有除油管座的导位板,下导位板和上导位板分别穿过固定在机座两侧的导杆对应设置,下导位板、上导位板均设有滑动轴承可沿导杆上下滑动, 液压缸底部通过浮动支撑机构浮动安装在机座上。
所述液压缸分别设置在冷轧机的操作侧和传动侧,液压缸支座固定连接上导位板,液压缸的缸体固定连接下导位板,相应的下导位板,上导位板均设置有燕尾槽,下除油管座和上除油管分别通过燕尾槽安装在下导位板和上导位板上。
所述除油管座设置有U形槽,下除油胶管和上除油胶管分别安装在下除油管座和上除油管座的U形槽内,下除油胶管和上除油胶管的外表面均布沟槽,截面呈凸弧形状,其内部均设置有小孔径空腔。
所述浮动支撑机构为弹簧支撑座,包括有,螺母,螺杆,弹簧,螺栓,弹簧套设在螺母下方的螺杆上,通过螺栓调节螺杆的位置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产生如下积极效果:
1、在驱动液压缸底部设置有浮动支撑机构,除油装置中带材通过时,通过调节螺杆上方的螺母改变支撑力度,精确控制上、下除油胶管与带钢的贴服度,均匀受力,随动性好,只需较小的夹紧力就能达较好的除油效果,并能明显增加胶管的使用寿命。
2、上、下除油胶管为专用直径20mm胶管,耐磨损,弹性好,胶管外表面均布2mm深导流沟槽,截面呈凸弧形状,中心设置4mm小孔径空腔,因此胶管不易堆积杂质和污物,不易对钢带表面造成大的划伤,且更换方便。
3、上、下除油管座连同上、下除油胶管可分别从上、下导位板的燕尾槽中整体抽出,维护方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油装置工作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除油胶管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除油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导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及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导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及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弹簧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2-下导位板;3-上导位板;4-下除油管座;5-上除油管座;6-下除油胶管;7-上除油胶管;8-导杆;9-液压缸支座;10-液压缸;11-弹簧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结合图1、图2,本实施例的高速可逆冷轧带材表面除油装置包括机座1,固定于机座两侧的导杆8,安装有除油管座的导位板,导位板可分为上导位板3和下导位板2,它们相对应设置;下导位板2和上导位板3分别穿过导杆8;由于下导位板2和上导位板3相对应导杆8侧均设有滑动轴承,在液压缸10的驱动下可沿导杆8上下滑动,液压缸底部通过浮动支撑机构浮动安装在机座1上。在高速可 逆冷轧机的操作侧和传动侧分别设置驱动导位板上下运动的液压缸10,液压缸支座9固定连接上导位板3,液压缸10的缸体固定连接下导位板2,液压缸10工作时,对应设置的导位板连同除油管座以及安装于除油管座U形槽内除油胶管整体沿导杆8彼此靠近或分离;对应地除油管座可分为下除油管座4和上除油管座5,除油胶管可分为下除油胶管6和上除油胶管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冶金工程技术联合开发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冶金工程技术联合开发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13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拔模具的冷却装置
- 下一篇:连轧无缝管生产线冷床入口专用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