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坚固桩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6125.2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5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捷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坚固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护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坚固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软土地区,尤其是三角洲地区,其土质的蠕变性和流动性是十分明显的,而由于此类地区是高度的经济、文化及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基础建设也广泛开展。且深基坑围护工程和护坡工程也是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建设,最常用的围护结构是地下连续墙、套管灌注咬合桩及钻孔灌注咬合桩等,地下连续墙、套管灌注咬合桩及钻孔灌注咬合桩均存在抗侧刚度不足及支撑性差的问题,尤其是地下连续墙施工难度大、费用高,施工拆除耗费时间长,因此此类建设无法更好的应用到围护工程和护坡工程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增加摩擦阻力,大大提高了水泥土体的抗弯及抗剪强度,同时扩大了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的使用土层范围的坚固桩支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坚固桩支护结构,包括锚定板,锚定板底部连接在一底板上,锚定板与底板固定连接,锚定板侧面设有预应力锚骨,预应力锚骨与锚定板之间固定连接,预应力锚骨侧面安装有锚具,锚具下表面通过一钻孔桩连接在底板上,锚定板内设有咬合桩,咬合桩顶部穿过锚定板设置,其底部位于一衬板上,衬板横向设置在锚定板上,且衬板一端分别穿过预应力锚骨及钻孔桩设置,还包括注浆板,注浆板分别穿过锚定板、预应力锚骨及钻孔桩设置,且锚定板、预应力锚骨及钻孔桩上均开有与注浆板匹配的槽孔。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钻孔桩和咬合桩之间连接有钢筋笼,钢筋笼内安装有配筋。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锚定板上设有土钉,土钉设于锚定板四个顶角处,且土钉呈间隔状设置。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锚具上分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扩孔注浆形成的大直径水泥桩体段。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锚具与预应力锚骨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应力锚骨与锚定板之间安装有预埋螺栓。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采用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衬板与注浆板之间的距离在三至五厘米之间。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钻孔桩顶端延伸在锚具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坚固桩支护结构能有效增加摩擦阻力,大大提高了水泥土体的抗弯及抗剪强度,同时扩大了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的使用土层范围,降低了基坑开挖临时支护的施工成本,增强了施工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锚定板;2.预应力锚骨;3.锚具;4.钻孔桩;5.衬板;6.咬合桩;7.底板;8.注浆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坚固桩支护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锚定板1,锚定板1底部连接在一底板7上,锚定板1与底板7固定连接,锚定板1侧面设有预应力锚骨2,预应力锚骨2与锚定板1之间固定连接,预应力锚骨2侧面安装有锚具3,锚具3下表面通过一钻孔桩4连接在底板7上,锚定板1内设有咬合桩6,咬合桩6顶部穿过锚定板1设置,其底部位于一衬板5上,衬板5横向设置在锚定板1上,且衬板5一端分别穿过预应力锚骨2及钻孔桩4设置,还包括注浆板8,注浆板8分别穿过锚定板1、预应力锚骨2及钻孔桩4设置,且锚定板1、预应力锚骨2及钻孔桩4上均开有与注浆板8匹配的槽孔,所述钻孔桩4和咬合桩6之间连接有钢筋笼,钢筋笼内安装有配筋,所述锚定板1上设有土钉,土钉设于锚定板1四个顶角处,且土钉呈间隔状设置,所述锚具3上分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扩孔注浆形成的大直径水泥桩体段,所述锚具3与预应力锚骨2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所述预应力锚骨2与锚定板1之间安装有预埋螺栓,所述底板7采用钢材料制成,所述衬板5与注浆板8之间的距离在三至五厘米之间,所述钻孔桩4顶端延伸在锚具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捷,未经黄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6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