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壳贝类暂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2526.0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2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玲;张宾;史周荣;邓尚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602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贝类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壳贝类暂养装置,用于紫贻贝等双壳贝类的暂养及实验使用。
背景技术
在进行贝类暂养时,需要养殖贝类的仪器。就目前实验室所采用的养殖装置存在一些问题:(1)小型容器虽然搬运方便,但容量太小难以满足实验对样品数量的要求;(2)对于大型容器来说,搬运困难,难于满足“每天定时定量更换实验海水”的要求;(3)无论大小容器,都不能方便地做到“更换9/10的实验海水的要求”。也就是说实验室或是养殖场现有的容器,功能相对单一,无法同时满足较大样品数量、排放海水方便快捷并能快速定量的要求。
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410006186.1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埋栖贝类循环水箱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装置包括多个养殖容器组,每个养殖容器组都由第一养殖容器和第二养殖容器组成,并且第一养殖容器和第二养殖容器之间通过支架连接,在第一养殖容器的下方设置有网目大于300目的筛绢网,并且在筛绢网的四角均设置有绑缚绳,所有的养殖容器组均位于循环水箱内。但是这个养殖装置需要设置循环水箱,体积大,结构比较复杂,而且不能满足实验定容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排放水方便快捷并能快速定容的双壳贝类暂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壳贝类暂养装置,包括一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上部开口、底部加厚的桶状结构,在容器的底部加厚层内设有与容器的内腔相连通的排水管道,在容器的内腔中可脱卸地插置有一标有刻度的既可用于显示容器内水体积,又可作为搅拌棒的杆体。
作为改进,所述排水管道为L形,排水管道的上开口位于容器的底部上表面中心位置,排水管道的下开口设于底部加厚层的侧壁,在排水管道内嵌置有一L形的排水硬管,排水硬管的下端伸出容器外与一软管相连接,在排水硬管上设有控制开关。
作为改进,所述容器的底部内壁设有四周向中心下降的便于排水的斜面,在斜面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与排水管道相连通的凹槽,凹槽内嵌设有可供杆体插置定位的橡胶圈,杆体的下端插置在橡胶圈内与排水管道的上开口紧密结合。
作为改进,所述斜面的坡度在1~2度之间。
再改进,所述容器为圆形的塑料桶,容器的容量在100-200L之间,容器的底部加厚层的厚度在4~6cm之间,
再改进,所述杆体为圆形的塑料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容量较大,可以满足大量贝类暂养的要求;
2、容器底部设有排水管道,可以无需移动容器而直接将水排出桶外,并且底部中心稍微向下倾斜的设计可以将水全部快速排净;
3、排水硬管伸出容器外的部分可以接上任意长度的软管,可以达到灵活处理实验废水的目的;
4、带刻度的塑料棒的设计,可以直观知道容器内水的体积,以便于配合排水硬管上的控制开关操作,以实现不同比例更换实验海水的目的;
5、塑料棒还可以充当搅拌棒的作用,并且更加结实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25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增氧机
- 下一篇:高密度香螺幼体养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