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型键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0809.1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4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翁欣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20 | 分类号: | H01H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祁建国 |
地址: | 21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键盘结构,尤指一种薄型键盘结构。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为移动输入装置的重要设备之一。除此之外,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性电子产品甚至是工业使用的大型机台设备,同样设有键盘等按键机构,以操作上述电子产品与机台设备。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等,不断趋向薄型且细腻化的设计,因此按键或键盘亦需配合进行薄化的设计。随着整体尺寸的小型化,设置于笔记型电脑上或可与平板电脑搭配使用的键盘尺寸亦有小型化且便于携带的需求。
由于现有剪刀脚机构通常是薄型化键盘采取的设计之一,在此设计中,唯有活动件结构(即活动式外剪刀)尚未达到最薄化设计。基此,在目前键盘结构的零组件中几乎已达到薄型且细腻设计的情况下,如何再进一步设计并改进,乃是相关业者亟需努力且突破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使剪刀脚机构最薄且最轻化的薄型键盘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键盘结构,包括:一底板,设有多个第一开孔;一键帽,设置于该底板之上;以及一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两端分别连接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且面对该底板一侧设有对应该第一开孔的一第一补强部及与该第一补强部相邻接的一第一薄形部,该第一补强部与该第一薄形部具有一高度差;其中该键帽被按压时,该第一补强部可下沉于该些第一开孔之一,该第一薄形部则位于该底板之上。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一补强部为多个第一凸块,该第一薄形部 为多个第一凹槽,该底板还具有多个连接肋,任两相邻的该连接肋形成该第一开孔,各该第一凸块可沉入相应的各该第一开孔中,各该第一凹槽则贴近相应的各该连接肋。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还包含一薄膜电路板及一弹性体,该薄膜电路板设置在该底板之上,该薄膜电路板相对该些第一开孔设有多个第二开孔,该弹性体设置于该键帽与该薄膜电路板之间,用来提供该键帽复位弹力。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各该底板具有一厚度,该高度差大于或等于该厚度。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每一该连接肋成对且彼此对称地分布于该底板上。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每一该连接肋数量为三个或单数以上,且呈放射状地分布于该底板上。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还包含一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包含一第二补强部及与该第二补强部相邻接的一第二薄形部,该第二补强部沉入相应的该第一开孔,该第二薄型部则位于该连接肋之上。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二补强部为多个第二凸块,该第二薄形部为多个第二凹槽,各该第二凸块可沉入该些第一开孔中,各该第二凹槽则贴近相应的各该连接肋。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一连杆两侧分别设有二异型轴,该第二连杆两侧分别形成有二异型轴孔,每一该异型轴孔供容置每一该异型轴。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底板包含二第一枢接部及二第一滑动部,该键帽内表面则包含二第二枢接部及二第二滑动部,该第一连杆设有二第一枢接轴及二第一滑动轴,该第二连杆则设有二第二枢接轴及二第二滑动轴,该第一连杆的各该第一枢接轴可转动地枢接于该键帽的各该第二枢接部,且各该第一滑动轴可滑动地卡合该底板的各该第一滑动部,该第二连杆的各该第二枢接轴可转动地枢接于该底板的各该第一枢接部,且各该第二滑动轴可滑动地卡合该键帽的各该第二滑动部。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第一连杆的各第一滑动轴及该第二连杆的各该第二枢接轴分别具有一第一轴体及一第二轴体,各该第一轴体与各该第二轴体成偏心设置,且各该第一轴体可部分的沉入相应的该第一开孔,各该第二轴 体抵触于该底板上。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各该异型轴包含一轴体及连接该轴体且彼此对称的二凸部,各该异型轴孔包含一轴孔及连通该轴孔且彼此对称的二凹部,各该凹部尺寸大于各该凸部尺寸,使各该凸部受限制地于各该凹部旋转。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每一该凹部壁面另具有彼此相连接且对应的一第一接触面及一第二接触面,每一该异型轴的各该凸部从该第一接触面旋转移动到该第二接触面,以形成一预定角度。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预定角度介于2~5度之间。
上述的薄型键盘结构,其中该底板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直立地凸出于该薄膜电路板的该第二开口,用以定位该薄膜电路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08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电源总开关
- 下一篇:散热通道结构的剩余电流保护塑壳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