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鼻进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9216.3 | 申请日: | 2014-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3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林旭辉;梁坤;方琴;苏小莉;王凤玲;张久春;荀钟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肖莉丽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鼻进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鼻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子鼻气味分析仪器主要由取样操作器即气路流量控制系统、气体传感器阵列和信号处理系统三种功能器件组成。取样操作器相当于人的鼻子、传感器阵列相当于嗅觉感受细胞、信号处理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组成。
在进行取样操作时用微量进样器量取样品注入顶空瓶中,静置平衡。电子鼻屏幕上出现进样提示时,将通气针插入顶空瓶顶端再将进样针插到顶空瓶上,此时仪器自动进样,测量完毕保存实验数据。每次测量后要对传感器进行反复多次的清洗,如上重复操作测定其他样品。
每次进样结束后都要将使用过的顶空瓶进行反复多次的清洗,以及之后的仔细检查,最后烘干备用。清洗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清洁剂和专用清洁刷在人力作用下反复进行,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环保要求。而每套电子鼻所专用的顶空瓶数量有限,对于大量测试样品无法实现快速检测。面对一些时效性要求较高的样品,现有设备由于反复清洗、烘干带来的测试周期长,极不利于检测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且由于进样针的局限性,目前只能够进行液体样品的检测,对于块状、粉末状、膏状、丝状等非液体样品要进行纷繁复杂的样品前期处理工作,耗时耗力,既不容易保证实验的重现性,同时造成检测成本的提高,维护工作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易清洗的电子鼻进样装置,不仅免去了多次使用清洁剂和清洁刷进行反复刷洗和检查等复杂操作流程,而且为实现检测样品的多样化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子鼻进样装置,包括顶空瓶、支撑体和插件,所述支撑体置于所述顶空瓶内,所述插件由插接部和样品部组成,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支撑体插接。
所述支撑体包括半球状底座和立柱,所述立柱沿垂直方向设置有插缝,所述插缝上端两侧分别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一个夹持槽,相对的所述夹持槽组成一组夹持所述插件。
所述支撑体的半球状底座采用钠钙玻璃或硼硅玻璃,所述支撑体的立柱采用铝合金材料;所述插件采用钠钙玻璃或硼硅玻璃。
所述样品部为平板形、V形或容器形。
所述立柱与所述半球状底座为分体结构,所述立柱与所述半球状底座插接。
所述立柱与所述半球状底座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样品部设置有夹持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鼻进样装置在顶空瓶内放置有支撑体和插件,可以将被测样品放在插件上进行检测,在检测完成后可以将插件直接废弃掉,用水冲洗顶空瓶即可,测试中无需使用清洁剂和清洁刷对顶空瓶进行反复刷洗和检查,操作简便。同时,避免了由于样品品种多、时效性要求高等问题造成检测周期长、实验重现性差、数据可靠性低的问题,提高了样品检测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鼻进样装置在解决了清洗问题的同时,克服了进样单一的缺点,既能够对传统的液体物料进行检测,还能够对非液体物料(块状、粉末状、条状等)进行快速进样,大大缩短检测流程、周期,提高了检测效率。不仅免去了对顶空瓶进行反复刷洗和检查等复杂操作流程,有利于对环境的保护,而且为实现检测样品的多样化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3、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鼻进样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
4、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鼻进样装置通过夹持槽对插件进行固定,在保障插件检测样品时的稳定、牢固的同时,可以即插即用,使用方便。
5、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鼻进样装置中的插件小巧、易配,成本低,用后可以废弃掉。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子鼻进样装置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顶空瓶内部的支撑体与插件示意图;
图3所示为支撑体部分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插件为V字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电子鼻进样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包括顶空瓶1、支撑体3和插件2,所述支撑体3置于所述顶空瓶1内,所述插件2由插接部5和样品部4组成,所述插接部5与所述支撑体3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92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设备VoIP加密系统
- 下一篇:氧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