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滤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3675.0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9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仕文 |
主分类号: | A47J43/28 | 分类号: | A47J4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姚垚;张荣彦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滤除锅具内的浮油的滤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健康与养生意识抬头的今日,尤其在汤锅内有浮油时,都会想方法将其捞除或滤除,以避免食入而导致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病变等疾病。而习知捞除汤锅内的浮油的方式,通常会使用汤勺浅浅地伸入汤汁中,再慢慢捞起汤汁上的浮油,但是一般在捞除浮油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捞到过多的汤汁,常导致捞油动作相当缓慢而不便。另外,曾有业者开发出一种具有滤网的汤勺,可将浮油连同汤汁一并捞起,使浮油留在滤网上而捞起的汤汁则通过重力而缓缓流回汤锅内,但是浮油难免会一起流回汤锅内。再者,曾有业者开发出类似漏斗的杯子,然后使用汤勺将浮油连同汤汁一并捞至漏斗内,利用浮油的比重远低于汤汁的比重,使浮油与汤汁分在漏斗内分为上下两层,并使下层的汤汁通过重力从漏斗下端排出而流回汤锅内,但是浮油难免也会随着汤汁一起流回汤锅内,且同时需要漏斗及汤勺的配合,并不是很方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之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滤油装置,使汤锅内的浮油能够方便且快速的被滤除,以达到使用者对于健康与养生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油装置,包括:一容器本体,其具有相对的一开放端及一底端,且该容器本体的底端形成一朝向该容器本体的开放端凹陷的凹陷部,且该凹陷部中央处形成一入油孔;以及一握持本体,该握持本体设于该容器本体周缘。
较佳地,该容器本体为一玻璃容器本体。
较佳地,该握持本体为一玻璃握持本体。
较佳地,该容器本体与该握持本体为一体成形结构。
较佳地,该凹陷部为一上窄下宽的锥状结构,且该入油孔形成于该凹陷部锥角处。
较佳地,该入油孔直径为2毫米。
较佳地,该凹陷部锥度值等于或大于1。
较佳地,该凹陷部具有一周缘面,且该周缘面界定出一入油区域。
较佳地,该容器本体内壁界定出一容油区域,且该入油区域与该容油区域通过该入油孔而相互连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滤油装置,通过容器本体的底端形成一朝向容器本体的开放端凹陷的凹陷部,且凹陷部中央处形成一入油孔的设计,使得容器本体的凹陷部沉入汤锅内时,汤锅内的浮油能被迫通过入油孔进入容器本体,使汤锅内的浮油得以被滤除至滤油装置内。再者,通过凹陷部较佳为一上窄下宽的锥状结构设计,使得汤锅内的浮油更易聚集于凹陷部所界定的入油区域,并且凹陷部的锥度值较佳等于或大于1,可以聚集更多汤锅内的浮油。另外,容器本体较佳为一透明玻璃容器本体,更便利于使用者观察汤锅内的浮油通过入油孔进入容器本体的容油区域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滤油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滤油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滤油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滤油装置用以滤除汤锅内的浮油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滤油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滤油装置100基本上包括一容器本体10及一握持本体20。
容器本体10用以使滤油装置100能够滤除并盛装浮油,容器本体10例如可以是铝制容器本体、铁制容器本体、不锈钢容器本体,玻璃容器本体。较佳地,本实施例的容器本体10为一透明状的玻璃容器本体。
容器本体10具有相对的一开放端11及一底端12(也可以说是容器本体10相对的上下两端),且容器本体10的底端12形成一朝向容器本体10的开放端11凹陷的凹陷部121,且凹陷部121中央处形成一入油孔1211。
较佳地,本实施例的凹陷部121为一上窄下宽的锥状结构,使得入油孔1211形成于凹陷部121锥角处,并且凹陷部121具有一锥状的周缘面1212(也可以说是凹陷部121朝向容器本体10的底端11的外表面),使得凹陷部121的周缘面1212界定出一入油区域1213(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仕文,未经陈仕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3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