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创撑开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7227.X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3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陈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勇;石家庄曼迪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29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手术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的进步,使通过更小的切口来实施手术成为可能。腔镜手术即是外科医师从小切口插入细小的光源、摄像机后通过监视器中传输的图像引导操作手术器械实施手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微创手术,这种新技术对组织的破坏比传统的外科手术小。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切口越来越小,特别是有些切口仅1cm。常规中使用组织钳靠外力穿透将切口撑开,然后在切口内进出器械,但是由于组织钳与切口接触面积较小,如此操作很容易造成小血管破裂出血,影响手术视野,并有可能造成难以止血,从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风险。手术中常规应用电刀切开术口,但是因为腔镜手术切口小并且深,电刀很容易损伤皮肤,使得切口迁延不愈,并且因为小切口难以暴露,使得电凝效果差,仍容易出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撑开切口的微创撑开钳,提高手术操作速度、质量和安全系数,并可有效避免皮肤损伤,尤其适用于微创手术操作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创撑开钳,包括两个钳头、两个十字交叉的钳柄和指环,所述指环设置在钳柄末端,所述钳柄中部设有铰轴,所述两个钳头端部内侧包括两对左右对称的撑钩,所述撑钩为“┌”钩型结构,“┌”钩型结构的一边端头与钳头端部内侧固定,且该边与钳柄所在平面平行,“┌”钩型结构的另一边与钳柄所在平面垂直。
优选的,所述“┌”钩型结构中与钳头端部内侧固定的一边与钳柄前端垂直
优选的,所述两对撑钩间隔设置在钳柄前端。
优选的,同一钳柄上相邻的两个撑钩间距为1.5cm,所述撑钩与钳头端部内侧固定的一边为1cm、另一边为2cm。
优选的,所述铰轴至钳柄最前端的距离为6cm,所述铰轴至指环连接端的距离为7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钳柄前端设计由两对撑钩组成的钳头,撑钩为倒置的L型结构,更方便将切口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利用两对撑钩的L型短边与皮肤上表面贴紧,撑钩的L型长边同时向外拨开皮肤切口,使切口撑开到最大面积的情况下不至于对切口造成二次损害,使组织更清楚地暴露出来,避免在撑开小切口进行电刀操作时损伤切口断面,使得手术操作更方便、且快捷安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保护切口的优点,提高了手术操作速度和安全系数,并可有效避免皮肤损伤,尤其适用于微创手术操作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图;
图中:1-撑钩,2-钳柄,3-指环,4-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微创撑开钳,包括两个钳头、拉杆十字交叉的钳柄2和指环3,所述指环3设置在钳柄2末端,所述钳柄2中部设有铰轴4,所述两个钳头端部内侧包括两对左右对称的撑钩1,所述撑钩1为“┌”钩型结构,“┌”钩型结构的一边端头与钳头端部内侧固定,且该边与钳柄2所在平面平行,“┌”钩型结构的另一边与钳柄2所在平面垂直。
为了方便加工,使撑钩1 的“┌”钩型结构中与钳头端部内侧固定的一边与钳柄2前端垂直,所述两对撑钩1间隔设置在钳柄2前端,同一钳柄2上相邻的两个撑钩1间距为1.5cm,所述撑钩1与钳头端部内侧固定的一边为1cm、另一边为2cm,所述铰轴4至钳柄2最前端的距离为6cm,所述铰轴4至指环3连接端的距离为7cm。
通过在钳柄2前端设计对称相背的两对撑钩1组成的钳头,其中撑钩1为“┌”钩型结构,两对撑钩1间隔设置在钳柄2前端、且对称相背,打开指环3即将两对撑钩1打开,利用“┌”钩型结构的撑钩1,更方便将切口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利用两对撑钩1与钳头端部内侧固定的一边与皮肤上表面贴紧,撑钩1的另一边则同时向外拨开皮肤切口,使切口撑开到最大面积的情况下不至于对切口造成二次损害,使组织更清楚地暴露出来,避免在撑开小切口进行电刀操作时损伤切口断面,使得手术操作更方便、且快捷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有效保护切口的优点,提高了手术操作速度和安全系数,并可有效避免皮肤损伤,尤其适用于微创手术操作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勇;石家庄曼迪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李勇;石家庄曼迪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72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缝针
- 下一篇:一种产后子宫内压实时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