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器终端的智能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6910.1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5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沁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9/00 | 分类号: | G08C19/00;G08C2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器 终端 智能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器终端的智能控制装置,属于智能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高科技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办公环境正在朝着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室的应用中,已有采用无线技术和电力载波技术控制电器。采用无线技术控制电器的应用较广泛,但无线传输信号易受干扰,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存在争议。采用电力载波技术控制电器的应用较少,目前也只是普通的对电力线通断的控制,很多电器无法控制,且其存在需要改装、成本较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电器终端的智能控制装置,可提取电力线上的电力载波信号,来控制由电力线供电、通过红外信号控制的电器,如空调、电视机等。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的电器终端的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里面设置有控制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电力线接口以及信号收发探头,所述的电力线接口和所述的信号收发探头位于所述的壳体外部;
所述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电力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与电力线和控制模块进行通信;
所述的控制模块用于将数字信号翻译,通过控制信号收发探头实现对电器功能的控制;
所述的电力线接口用于与电源线连接。
所述的用于电器终端的智能控制装置,所述的电力线接口包括与供电电源连接的电力线接口一和与负载连接的电力线接口二。
所述的用于电器终端的智能控制装置,所述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通过电力线接口获取电力载波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将电力载波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或者将控制模块传递过来的信号通过电力线以电力载波的形式传送出去,包括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处理单元、通信单元。
所述的用于电器终端的智能控制装置,所述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输出电源,控制信号收发探头信号,与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进行通信,包括电源控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通信接口单元。
所述的用于电器终端的智能控制装置,所述的电源模块用于将供电电源的交流电压经过整流再逐级变压后为控制模块、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信号收发探头供电,包括稳压器、变压器、整流器。
所述的用于电器终端的智能控制装置,所述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集成于控制模块内。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力线作为有线通信方式,免重新布线;外伸一个信号收发探头可通过红外信号来控制电器,其角度、长度可手动调节,解决了红外信号无法接收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壳体;2、信号收发探头;3、电力线接口一;4、电力线接口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电器终端的智能控制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里面设置有控制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连接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电力线接口以及信号收发探头2,所述的电力线接口和所述的信号收发探头位于所述的壳体外部,所述的控制模块采用主控芯片为CH563的控制模块、通过串口或者SPI接口与控制模块CH563相连接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PL3120、电源模块、两相或三相的电力线接口以及实现红外信号发射功能的红外发光二极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块采用PL3120用于通过电力线接口获取电力载波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将电力载波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CH563,也可以接收控制模块CH563传递过来的信号,通过电力线以电力载波的形式传送出去;
所述的控制模块用于将数字信号翻译,通过控制信号收发探头实现对电器功能的控制,并控制电力线接口二的输出电源;
所述信号收发探头伸于智能控制装置外部,可手动调节其角度、长度,用于解决红外信号无法接收到的问题;
所述的电力线接口用于与电源线连接。
所述信号收发探头为外伸出来的红外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沁恒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沁恒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69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停车位引导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家庭厨房燃气泄露及火警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