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护创敷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6112.9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9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楚;熊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L15/28;A61L15/44;A61L15/4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倪小敏;郑永泉 |
地址: | 515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敷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具体包含一种复合型护创敷料。
背景技术
皮肤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起着控制体温、防止感染、免疫及传感作用。由于创伤、擦伤、皮肤溃烂和烧伤等原因,可能导致皮肤的大范围损伤。皮肤受伤害后易造成细菌感染、体液流失并引起并发症。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伤口敷料对伤口进行瓮中捉鳖,吸收渗液、防止伤口感染、维持伤口的湿润环境并促进伤口愈合。而对于伤口敷料有如下要求:①无毒、无害、无刺激。②能够阻挡细菌,形成一个适合组织生长的良好环境。③具有气体和水蒸气的合适透过能力。④能够保持伤口接触面的温度和湿度。⑤能够提供热的隔离和传导。⑥吸附性好,能够控制和呼吸渗出物。⑦使用方便,揭取容易而不粘连皮肤。⑧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柔软性与人体皮肤相当,湿润时也能保持一定的形态和强度。
目前,市场上用于包扎身体创面的医用敷料大多是用各种纤维制成的纱布或者无纺布叠合而成。医用敷料除了将创面与外界隔离、用于保护创面外,还要求敷料具有很强的的吸液能力,能够吸取创面渗出的液体,使创面保持湿润,减少创面感染的风险并促进创面愈合。但现有的这些敷料存在以下缺陷:
(1)粘连创面:因吸液层直接与创面接触,并且吸液层多以各种纤维制成,易于创面组织粘接。
(2)吸液量不足:吸液量一般为12 g/g,不适于大创面的护理。
(3)无抗菌、抑菌效果或者效果差:用各种纱布或无纺布作为吸液层,吸收创面的液体溢出并回渗到创面,造成创面容易滋生细菌而造成伤口感染。
临床上使用的对于创口护理的敷料功能过于单一。传统的棉纺、纱布等敷料是在过去伤口干性愈合理论下产生的,伴随着湿性愈合理论的提出,其正确性已从不同角度得到论证,新的以壳聚糖、藻酸盐、活性炭纤维等材料为基质的敷料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多数是将它们单一使用,其局限性已越来越突出,如活性炭纤维敷料不适合于受感染的伤口护理,而壳聚糖敷料不适合于渗出液量大的创面伤口护理。因此,寻求一种多功能的、适合各种伤口护理的敷料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将敷料的功能延伸是有必要的,延伸的功能主要有防粘连、增大吸液量、止血、抗菌、消炎等。如果在透气、吸水功能上再加上保护创面粘接的保护层和抗菌、止血、消炎的护创层,这种敷料的适用性就增大很多,即:既可用于感染伤口又可用于非感染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且减轻病人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的防粘连、高效吸液及广谱抑菌功能的复合护创敷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型护创敷料,由粘贴层、吸液层、护创层、保护层和剥离层组成,并依次紧密排列,所述保护层呈现网状开孔结构,由聚乳酸加工形成的一层防粘连的网状海绵织物膜,所述保护层外形尺寸与护创层外形尺寸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吸液层与粘贴层通过压敏胶结合,所述吸液层与护创层通过医用α-氰基丙基酸酯系胶和纤维蛋白生物型胶组成的软组织医用胶紧密粘结。
优选的,所述的保护层的厚度为0.05~0.2mm。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液层为活性炭纤维、棉质吸水垫、无纺布吸水垫、丙烯酸树脂及吸水泡沫。
优选的,所述的吸液层为活性炭纤维,活性炭纤维是包括粘胶基、沥青基、PAN基、天然植物纤维基等系列的活性炭纤维。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护创层为壳聚糖纤维、藻酸盐纤维,至少一种纤维经无纺布工艺纺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的护创层为壳聚糖纤维与藻酸盐纤维以1:1的比例纺织的无纺布。
优选的,所述的护创层厚度为0.1-0.5 mm,所述的护创层克重为60-110 g/m2。
优选的,所述的粘贴层为压敏胶无纺布,所述的粘贴层克重50-100 g/m2。
优选的,所述的剥离层为格拉辛硅油纸,所述的剥离层克重为40-90 g/m2。
更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和护创层面积小于吸液层面积,所述吸液层面积小于粘贴层面积。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和护创层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或H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6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腮腺术后加压包扎装置
- 下一篇:用于形成光电器件的技术